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

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 , 电脑与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朋友生活中的一部分 , 同时也是我们认知现实、沟通世界的利器 , 甚至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 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俨然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一个“器官” 。 由于这类消费电子产品是如此的重要、再加上本身往往又价格不菲 , 因此“维修”也成为了不少人延长它们使用寿命的一种主要手段 。
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
文章图片
不过 , 大家真的能放心将承载了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这类设备交给陌生人吗?要知道 , 当初让某明星退出娱乐圈的“XX门” , 最初的起点就是维修电脑 。 日前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显示 , 维修人员窥探客户私人数据的情况相当普遍 , 甚至有些还会私自复制客户的相关数据到其他设备上 。
这个研究团队将六台新买的笔记本电脑送去维修、并禁用了音频驱动器 , 以造成有问题需要修复的假象 , 还招募了三位男性和三位女性志愿者扮演消费者 。 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 , 这六台笔记本电脑被送往加拿大的16个小型、区域性 , 以及全国性的维修服务供应商处 。 结果显示 , 16个维修供应商中有6个供应商的技术人员窥探了客户数据 , 甚至有2个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还将数据复制到了其他设备 。
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
文章图片
在窥探了用户数据的这6家供应商中 , 有3个删除了证据 , 但有1个供应商则以避免产生证据的方式进行 。 其中 , 维修人员访问客户的文件、视频、个人照片、浏览器历史记录 , 乃至密码的情况极为泛滥 。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 , 在此次实验中并没有出现大型维修商的技术人员 , 就一定拥有比当地小型维修商更高职业素养的情况 , 窥视客户隐私的问题广泛出现在了不同规模的维修商身上 。
这一让人瞠目结舌的现状背后 , 无疑是电子产品维修行业鱼龙混杂、且缺乏监管的现状 。 毕竟大多数电子产品维修服务提供商没有提供隐私政策或协议 , 以保护客户免受技术人员窥探其设备中数据的影响 , 而且即便是在维修过程中并不需要 , 他们也会要求用户提供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 。 当然 , 即使维修商有提供类似的隐私保护协议 , 其能对进行实操的维修人员起到的约束力也同样存疑 。
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
文章图片
如今 , 即便是对于用户隐私保护极为关注的苹果 , 在这一方面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 在苹果方面的《维修条款和条件》协议中也有类似的条款 , “你同意并理解Apple有必要收集、处理和使用你的数据 , 以便处理销售、提供服务并确认是不是符合适用的法律” 。 而这则是因为在电子产品的维修过程中 , 维修人员要排查问题就不可避免的会访问用户相关数据 。
而以维修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或者说道德水平来保护用户隐私 , 其实是长期以来维修行业的潜规则 。 然而指望维修人员的道德水准无疑是“听天由命” , 因为“窥私欲”、也就是偷窥别人隐私的欲望是一种人本的欲望 , 是根植在人类天性中的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就曾说 , “人的窥私欲来源于一种本我的冲动 。 ”
维修人员偷窥客户隐私是常态,维修模式并非万能
文章图片
但与此同时 , 窥探隐私的行为在社会中同样也是不被允许的 , 即受到“超我”的限制 , 这样的压抑冲动让人更加想要窥探 , 并且在实施后会得到更大的满足 。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行业会诞生《真人秀》这类综艺节目 ,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会有微信朋友圈、Facebook、vlog , 为什么“吃瓜”会成为网络热词的原因 , 因为这一系列产品本质上都是满足用户窥视他人生活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