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去中心化:产业互联网的样板与方向( 二 )


当原有的产业中心被打破 , 以往一板一眼的发展逻辑将会被重塑和再造 , 以往我们所看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有些时候 , 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 , 消费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 。
拿C端用户来讲 , 按照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逻辑 , 他们仅仅只是一个商品和服务的接受者而已 , 他们并不会生产什么 。 然而 , 等到去中心化实现 , 特别是当我们站在平台和中心的思维之外来看待它的时候 , 便会发现 , 在很多时候 , 他们其实变成了生产者 , 同实体产业玩家们生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不同 , 他们生产的是看不见的数字和数据 , 并且这些数字和数据 , 可以提供给上游的产业端 , 助力产业端的生产 。
对于B端用户而言 , 同样是如此的 。 在中心化的时候 , 以互联网玩家们为主导的平台和中心 , 仅仅只是充当撮合和中介的角色 , 仅仅只是做第三方 , 他们并不会介入到生产过程当中 。 尽管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里 , 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 。 然而 , 等到信息供应的最大化 , 等到他们在撮合和中介上的效率不再 , 欲要获得新的发展 , 他们必然需要打破原有的中心 , 通过回归产业 , 拥抱产业来获得新的发展 。
因此 , 无论是对于C端来讲 , 还是对于B端而言 , 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 其实都需要对于自身的运行逻辑进行一次深度而又彻底的改造 。 欲要实现这样一种改造 , 仅仅只是在原有的中心之下 , 必然是无法实现的 。 只有实现了去中心化 , 只有打破了原有的中心 , 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实现 。
去中心化 , 让产业的运行效率再度提升
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 之所以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 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的运行效率 。 观察「互联网+」模式 , 我们无时不刻不再感受到「效率」这个词 。 同样地 , 那些真正能够给产业的运行效率带来提升的玩家 , 几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 阿里如此 , 腾讯如此 , 京东同样如此 。
同时 , 我们也应该看到 , 消费互联网这样一种对于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 , 是建立在中心化和平台化的商业模式之上的 。 缺少了平台化和中心化的商业模式 , 缺少了规模优势 , 消费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 , 是无法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的 。 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联网玩家都在不断地拓展自身的变化 , 都在不断地建构自身的生态体系的根本原因 。
然而 , 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 , 当信息不对称被打破 , 当平台和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 , 当互联网玩家们的边界不断拓展 , 它们在提升产业运行效率上的功能和作用 , 其实是下降的 。 另外 , 它们对于用户的功能和作用 , 同样开始走向了反面 。 以往 , 它们是用户第一 , 客户至上 , 到后来 , 所谓的用户变得了被困在系统里的人 , 成为了被圈养的对象 。
可见 , 中心化和平台化为主导的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对于产业运行效率的促进 , 其实是在式微的 。 欲要解决这一问题 , 欲要让产业的运行效率再一次得到提升 , 我们必然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发展 , 我们必然需要打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 。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 。
欲要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落地 , 欲要让产业的效率再度提升 , 我们就需要告别消费互联网时代以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 用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模式建构一种全新的产业上下游的对接方式 , 从而让产业的运行效率再一次得到提升 。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 , 去中心化的模式 , 依然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