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镉电池|王传福:我就想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有这样一位中国企业家,巴菲特称他为天才:“他能掌握最尖端的技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查理·芒格说,“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
但相较于企业家的称呼,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技术狂人”,在他眼里,“一切皆纸老虎”,一切皆可改变。
芯片困境下,有人说, “中国难以造出顶级芯片”。他立即反驳道,“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同时,他又带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中,这么一个聪明的民族打造的一个产业,除了第一,第二真是耻辱。
但不可否认,他也是一个荣耀与争议并存的人。
白手创业,他曾被打上了草莽商人的标签;连续跨界,他被认为是最有创新基因的商业野心家;激进扩张,他同时也被刻上了山寨大王烙印。
他就是王传福。
这个有着“技术狂人”“汽车狂人”“颠覆者”标签的55岁男人,仰仗着他创造的“比亚迪模式”,带领着他在2003年成立的汽车公司,在充满喧嚣与质疑的潮水中不断翻腾。
回看王传福的过往,有年少时的艰辛,有转型时的阵痛,也有胜利后的荣光。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位有必要细细研究的民族企业家。
作 者:夏昆
来 源:正和岛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细数那些称得上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似乎都有一个苦难的开始。
曹德旺辍学放牛,寒冬腊月里刨开冰冷的土地,只为捡几个别人翻剩下的红薯填饱肚子。
任正非一家九口,合盖两三条被褥,年幼时最大的梦想不是好好学习,而是能吃上一个馒头。
生活虽难,但曹德旺和任正非至少还有着家人的陪伴,相比之下,王传福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处在了绝境之中。
13岁丧父,15岁丧母,最小的妹妹因无力抚养而被迫送人,他发誓考上中专,长大吃上公家饭,母亲却在中考当天突然离世,即便缺考两门考试跑回家,依旧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家徒四壁,父母双亡,这就是王传福的人生开局。
01、暗夜行路,他的童年异常艰难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木匠家庭,他排行老七,前面还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算上父母和后来增添的妹妹,家里一共十口人。
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家庭要养活十口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凭王传福的父母如何辛苦工作,家里的经济情况还是捉襟见肘。
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靠着父亲世代相传的木匠手艺,一家人的温饱倒也能勉强解决,最重要的是,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那种其乐融融的幸福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都在王传福13岁那年,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一年,罹患肺癌的父亲不幸离世,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为了养活一家人,她没日没夜地替别人缝补衣服,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支撑八个孩子的日常开销。
万般无奈下,几个姐姐相继嫁人,妹妹被送到了亲戚家寄养,看着年幼的弟弟,成绩优异的哥哥王传方含泪辍学,自己进城打工补贴家用,但他心里明白,王家必须要有一个读书人,纵使日子再难熬,也一定要把这个弟弟供出来。
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传福是尝够了,家庭的变故下,他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显得更稳重早熟,性格腼腆不大爱说话,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中。他知道,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了在了自己身上,发誓要考上中专,工作后报答家人。
可命运就是这么无常,王传福中考那年,母亲因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就在他中考那天,母亲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