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符绩勋对话何小鹏:"真正用心想做好软件,都必须先来做硬件。"( 三 )


这些技术的深入和交叠,真的会产生壁垒。所以小鹏现在的愿景调整为“探索者”,再给我们10~15年,我们会颠覆汽车行业现在很多不同的东西。如果你想在汽车领域做到新的第一,就不能只想着只做一款汽车。
符绩勋:
对,“电动+智能车”给了中国的汽车产业一个跨越的机会。与此同时,要做到全球领先、更加超越的位置,我们还是要打破原来的对于车和对于交通的理解,所以这也是小鹏推出飞行汽车的原因,以后也会有“能飞”的车。
顺着小鹏刚才所说的内容,我们来聊聊国际化的话题。因为小鹏汽车也开始做国际化,开始卖到北欧的市场。你对国际化这件事有怎样的期待?是小小试错,还是长远规划?你觉得有能力和特斯拉、奔驰、宝马这些一线外资品牌在国际上竞争吗?
何小鹏:
当然可以,你不走出去是很难的。我两次创业,做了两次国际化,我和大多数的创业者不一样,有的创业者觉得要把中国市场做到前几,有了利润再做全球。但我觉得全球化要看节奏,你做到了中国第一的市场,但是可能你的节奏变成是“Windows7”去和最新的系统竞争了。
我们做国际化看到很多不同的变化,比如,中国的安全标准和欧美的安全标准就不一样,这推动了我们将来的车型里支持所有的软件。
同时我们也看到,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不一样,碳排放的要求不一样等等,所以我们目前在研发所有的能源到水、甚至是到光的体系里面去。当你做了全球化,你对整个产品的品质、安全和要求,会到达一个全新的角度。
当然,做全球化很难、很慢。我们有几个节奏,就是三个三年:
第一,从2020—2022年,追求销量,海外一千个人的团队,开启一个国家,产品能够做好。中国很多车的销售逻辑就是定位法,定位法是什么?卖给什么样的客户群、什么场景的需求、上什么牌的需求等等,这样的逻辑在全球化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就很简单,利用科技,科技放到全球都有可能使用。把这一点做好,在海外不需要用推广的服务方式,科技的定位能帮助我们打到全球去。
第二,2023-2025年,在第二个三年,我们要去到欧洲和部分的亚洲、非洲、美洲的国家。我上次创业就是先做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产品品质要求高,进去了做好了,利润很高。反过来对于国内品质的要求也会很高。
如果没有争第一的目标,没有与全球第一的安全标准和品质标准,你永远做不到,要把这一点分解成10—15年的逻辑。国际化是倒逼我们的过程。我们希望全球化占到我们50%以上销量的时候,就会转变。
符绩勋:
你的策略是一步一个脚印和三个“三年”来走。像小米50%的销量是在海外,但是主要的销量更多的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你觉得做汽车肯定就是要走发达国家,然后让他们的标准,让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来反哺我们对于科技的追求和进步。
最后也请你讲讲对小鹏汽车的愿景,我记得你当时和我说过,至少希望它是万亿级的公司。你是如何设想这个愿景,以及你需要怎样的人才储备、团队储备,实现你的愿景?因为小鹏我很佩服你,你是心胸非常开阔,非常有胸怀的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做UC浏览器,招了俞永福进来做CEO,领导着团队往前走,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智能汽车|符绩勋对话何小鹏:"真正用心想做好软件,都必须先来做硬件。"
文章插图

何小鹏:
每家企业的愿景就是创始人的心态。
比如我自己在小鹏投了很多钱,小鹏的愿景是未来交通探索者。第四次工业革命里面,新的交通工具让更多的人通过技术的方式体验到更安全、更快捷、更不一样的交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