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风起,建筑业谋变

机器人风起,建筑业谋变
文章图片
题图|视觉中国
在你看不见的工地上 , 建筑业正在进行一次深入骨髓的技术革命 。
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渗透进企业的骨髓 , 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 , 提升产业效率 。 过去传统建筑工地繁重、危险、效率低下的工作 , 现在已由机器人完成 。 智能建造机器人通过接受各种指令 , 完成一些过去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 每个工序按照规范有条不紊 。 这场技术变革来自于机器人技术与建筑智能建造产业的深度融合 , 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 。 对建筑行业的刻板印象 , 来自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水泥车、来往不断的建筑工人和源源不断的噪音 。 智能建造的概念 , 通俗意义上理解 , 其实是物联网概念的具象化 , 过去的工地使用场景和智能建造的场景截然不同 。 来来往往的 , 变成了形态各异的机器人 , 高高的墙体外再也看不见长长的安全绳 , 取而代之的是稳如泰山的外墙施工机器人 。各种机器人替代了工地很多工序 , 用润物细无声的姿态 , 实现了传统工地的技术进化 。
建筑产业全面进入机器人时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 , 包括美国、欧盟国家、新加坡、日本、挪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建筑机器人产品 。 机器人风起,建筑业谋变
文章图片
国内建筑机器人发展的契机来自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 对比国外 , 中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 , 虽然探索较晚 , 但追赶速度却很快 。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 , 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建筑机器人产业链 。 纵观当下建筑机器人行业 , 国内已有数十家公司在此展开布局 , 包括碧桂园子公司博智林、帕梅艾尔、上海大界等较早一批入局的玩家 , 以及筑橙、筑石、蔚建等一批新入局者 。 国产建筑机器人在核心零件、软件、算法等方面不断突破 。 从商用化角度来看 , 全球建筑机器人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 国内外都在发展 , 但全球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中国 , 在这场竞争中 , 我们的优势很明显 。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也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 。 去年 , 建筑业总产值29.3万亿元 , 解决就业岗位5000万 。 今年住建部出台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 当中强调 , 要加快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 , 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 , 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 , 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 。 今年住建部宣布选取北京、天津、重庆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 , 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宣布已经进入其中21个城市 , 开始智能建造试点 。 建筑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变了 , 机器人已经替代了一些“危、繁、脏、重”的工作 , 减少了污染 , 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和建筑工人职业病的防治 , 效率显著提升 。 机器人风起,建筑业谋变
文章图片
技术逻辑变了 , 建筑机器人完成了建筑业底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 , 从而影响了建筑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生态升级 , 成为建筑业创新的增长的驱动力 。 不仅是智能建造的护城河工作人员从一个黑色箱子中取出一个20公分高度左右的设备 , 这就是测量机器人 , 熟练架装好后 , 放置在房间中部开始工作 , 2分钟不到的时间 , 便已生成了精准的测量数据 , 省时又省力 。 测量机器人用于施工质量检测 , 主要应用在混凝土结构、高精砌块/墙板、抹灰、土建装修移交、装修、分户验收等阶段与环节 。 在过去需要两个人一组 , 一个测量一个记录 , 耗费2-3小时完成一个300平米建筑面积的测量 , 而现在仅需要1人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