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360数科,科技外衣下的网贷公司?( 二 )


到了今年 , 360的情况更加严峻 。 第一季度勉强盈利2.2亿元 , 第二季度迅速由盈转亏 , 第三季度时亏损额度已经扩大至15.66亿元 。 360如今市值527.33亿元 , 相比鼎盛时期缩水将近9成 , 从一线梯队跌落的它 , 如今看上去也失去了再爬回巅峰的能力 。
不过 , 360数科美其名曰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 其本质主要是面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做信贷服务和撮合贷款 。
资料显示 , 360数科最早脱胎于360集团旗下的360金服 , 后者于2016年拆分独立为360金融 。 2020年 , 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 , 现旗下产品包括360借条、360小微贷、360分期等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360数科累计为2560万名借款人 , 撮合贷款1.13万亿元 , 同期累计获批准信贷额度的用户达到4130万名 , 在贷余额为1505亿元 。

此外 , 360数科的个人贷款 , 平均每笔金额已经从2019年的4260元上升至如今的7707元;小微企业单笔贷款金额 , 也从去年的19023元 , 增加到今年的23245元 。 正是个人和小微企业借多了 , 这才支撑起360数科不凡的赚钱能力 。
对比360集团与360数科 , 后来者赶超老大哥已经是板上钉钉 , 周鸿祎想要推动360数科回港上市顺理成章 。 事实上360数科能有今天的成就 , 与它早年间积极上市的果断不无关系 。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师周永辉回忆到 , 2013年腾讯、阿里等巨头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时 , 周鸿祎还在对外宣称自己不做这块业务 , “但到了2015年 , 他也坐不住了 。 ”那年3月360金服成立 , 8月360集团为其带来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 , 随后在2018年 , 360金融奔赴美股 , 正式上市前的4轮融资里除了最后一轮不曾披露 , 360集团都有参与 。
红利还能维持多久?从360集团的多次注资不难看出 , 周鸿祎十分看重互联网金融这块业务 , 证据之一就是对公司的掌控权始终要握在自己手里 。 360数科提供的招股书也证明 , 360集团一直是360数科的重要合作伙伴 , 从早期360借条主要转化360体系的用户 , 到当下利用360浏览器及360手机助手等产品矩阵宣传推广 , 360集团都作为360数科的一大助力存在 。
不过周永辉认为 , 360数科现在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站稳脚跟 , 周鸿祎重视并甘愿借360集团东风只是其一 , 更重要的是它入局迅疾 , 抢占了空白期的红利 。
“从成立到上市 , 360金融只花了3年时间 , 后来不过两年 , 监管层就开始对互联网借贷进行整治合规 ,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是在那个时候把名字改成了科技公司 , 但还是没能成功上市 。 ”周永辉说 , 360数科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走在了监管的步子前面 , 互联网金融行业里不乏比它优秀的标的 , 只不过它吃到了上市红利 , 获得了更多露面机会 。
但对于金融科技的合规化讨论 , 近些年来是持续进行的 。
据《第一财经》报道 , 2021年4月时 , 360数科及其他12家主要金融科技平台被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集体约谈 , 强调金融活动将全部纳入监管 。 2021年7月 , 央行征信管理局还向360数科等13家网络平台发出了《关于断直连的通知》 , 要求在助贷类平台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引入持牌征信机构 , 杜绝用户个人信息从收集有关信息的网络平台直接流向金融机构 。
从这个角度看 , 监管合规仍然是悬在互金中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为了规避这些问题 , 突出科技属性、弱化金融标签是包括360数科在内的企业不约而同采用的办法 , 但从业务来看 , 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倚重金融业务 。
招股书显示 , 360数科主要创收的业务是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 其中又可分为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两类 。 信贷驱动服务可以理解为承担中间人角色 , 通过匹配潜在借款人与金融机构 , 收取以息差为主的服务费;平台服务则主要包含面向金融机构的智能营销服务、转介服务及风险管理SaaS等 ,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信贷驱动需要承受潜在违约风险 , 平台服务的模式更轻 , 科技属性也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