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二 )


“BIM技术之于机电施工 , 就好比X光之于外科医生 , 利用BIM技术可以形成可视化模型 , 就像给建筑‘拍片子’ 。 ”宁涣昌对采访人员说 , “在我看来 , 数字化赋能 , 确实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建筑的工程师 。 ”
全周期可视化
安全管理好保障
工程项目建设不仅标准繁多、要求严格 , 而且参与人员数量规模较大 , 现场管理难度极高 。 实现高效率施工作业 , 大多依赖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
然而 , 人为管理能力再强 , 也常有鞭长莫及之处 , 更难免有百密一疏之时 。 以数字赋能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智慧工地系统适时出现 , 使得管理者更加“耳聪目明” , 成为破题利器 。
走进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部办公室大厅 , 迎面是一块综合看板大屏 , 包括现场人数、工种统计等实时管理数据 , 一目了然 。
“安全生产始终是项目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 智慧工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了在线安全管理 。 ”项目经理聂磊说 , 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处理识别 , 并可进行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管 , 极大减少人力投入 。
比如 , 当施工人员进出工地时 , 智慧工地系统都会自动“刷脸”智能核验人员身份信息 。 对于连续长期未进场人员 , 系统将自动予以冻结 , 注销其入场权限 , 再入场时需重新进行入场安全培训 。
“我们将视频AI算法与工地监控相结合 , 提供安全帽、反光衣、非施工人员越线等多种智能识别算法 , 可实现对工地上‘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 。 ”项目部信息化实施人员说 , “若有工人未佩戴安全帽 , 系统后台会自动抓拍并实时报警 ,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设备就能进行管理 。 ”
为工程项目锁上“数字安全锁” , 安全帽智能化升级亦不可或缺 。 在中交四航局南沙横沥项目现场 , 工人们佩戴的智能安全帽格外引人注目 。
“智能安全帽的后方安装有感应装置 , 当工人们戴上它进入施工区域时 , 我们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工人的动向 。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林乌殿介绍称 , 智能安全帽还具备实时语音对讲功能 , 发生紧急事故时 , 施工人员可长按安全帽上的SOS一键求救按钮 , 相关人员收到求救信息后可锁定该工人位置 , 实施快速救援 。
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
近年间 , 背靠专业化的技术团队 , 数字建造技术和产品提供商品茗股份在塔机安全辅助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 , 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 其中 , 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尤其得到用户认可 。
“由于塔机结构庞大、稳定性较差 , 且伴有高空作业 , 一旦发生意外 , 极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 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 。 ”品茗股份硬件产品总工康凯说 , 当塔吊过载、风速过大、倾角异常时 , 监控管理系统会自动采用智能防碰撞技术 , 通过降档、降速等措施保证塔吊安全 , 并第一时间将隐患信息推送给相关负责人 , 以此将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
据介绍 , 品茗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目前已应用于超过85000台塔机 ,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威特国际机场等项目中均有落地应用 。
强化绿色导向
瞄准“双碳”未来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 , 作为碳排量“大户” , 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量占全国碳排量的比重超半数 , 其中建筑材料占比28.3% , 施工阶段占比1% 。
“建筑运行每年还要排放20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 , 因此大力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 , 需要大幅改变目前建筑业各环节的理念与方法 。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指出 , 能否更快更好推进建筑数字化 , 直接影响着“双碳”目标实现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