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电商造节三国杀

编辑导语:电商平台造节成为了一种趋势,这背后到底是好是坏?这篇文章追溯了造节的源头、方式,以及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共存的焦虑,列出了电商造节的九大未来趋势。电商造节想要脱颖而出,还是需要注重满足品牌和消费者的需求。一起来看看吧!
国潮|电商造节三国杀
文章插图
京东618、淘宝双11,如今抖音开启818。随着电商平台轰轰烈烈的造节兴起,“万物皆可造节”的新时代来临,从谐音梗到品类节,一切你能想到或者暂且还未能想到的点都被拿来进行发挥。
有人说造节就是一场以淘宝、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头部平台“三国杀”,但实际上这背后其实蕴藏了更多的含义。“万物皆可造节”带来的是好是坏?平台、消费者、商家三方如何谋得一个和谐发展的局面?在这场造节混战中我们又应该掌握哪种趋势呢?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一、知演进:从光棍节到百节齐发在百科词条中,对造节营销是这样解释的:造节营销是指一些企业,自发将非约定俗称的日子打造成节日来宣传或促销。它是电商惯用的一种营销手段,在传统节日之外,企业自发创造的“节日”“庆祝日”,在刺激消费、引起消费者的品牌关注度上,造节营销让众多商家尝到了甜头。
国潮|电商造节三国杀
文章插图
估计大学生发起庆祝单身的11月11日时也没有想到,双十一诞生后十几年就摇身一变,脱离了原来的“光棍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2009年11月11日,时任淘宝商城总裁的张勇为提高淘宝商城的知名度,与团队策划出一个网上购物的嘉年华活动。淘宝商城联合27家店铺举办了一场促销活动,最终创造了单日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的成绩。双十一的成功也带动了平台造节浪潮的到来。
有以谐音梗为内核的赋义造节。如“5·20情人节”、“12·12要爱要爱节”。这是两个由谐音引申出的节日,被赋予了“要大声说爱”的意义。对商家而言,礼物显然是表达爱意的直接方式。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商场和电商会针对“被爱人群”感兴趣的产品、服务推出大规模的打折活动,吸引消费者剁手购买。
有在原有节日基础上进行延展的延伸造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儿童节”,分别针对父亲、母亲、老师、孩子进行品类划分,提供定制礼物服务。留心这些平台你会发现,在节日到来前一周的时间里,平台的各种流量都会针对节日的消费产品进行广泛曝光,甚至是关于这些目标人群的各种情感文章,以期达到情感共情的目的,获取销售良机。
最后一种也是近期最为火热的一种,竞争性造节。例如“8·15电商大战”购物节本是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在8月15日这天发起的价格战,结果引来各路电商纷纷应战,再掀网购潮。现在815摇身一变成为了818发烧节,作为各垂直品类的发烧友专属节,原本竞争性质的造节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圈层含义,深受各路圈层同好欢迎。
国潮|电商造节三国杀
文章插图
当然造节营销也并非电商领域专属。像是在各大城市景区“遍地开花”的“X花节”,传统线下商圈常见的“3·14白色情人节”、“8·3男人节”等也是不胜枚举。电商造节集各领域所长,延伸拓展,这也使得造节必将成为日后的常态化操作,持续存在,不断迭代进化。
二、破瓶颈:三方共存的焦虑与困境“万物皆可造节”与其说是诸多平台之间的流量内卷,实际上还是缓解焦虑的具体表现。而这种焦虑并不仅仅是平台的焦虑,更是商家的焦虑、消费者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