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亮亮视野:让AR先服务最需要它的4亿人
2010年 , 身处互联网大潮中的吴斐机缘巧合接触到一些早期的AR/VR项目 , 当时他被这种革命性的交互模式彻底震撼到了 , “沿着交互创新这条发展主线 , 我相信AR/VR一定会成为下一个个人交互终端 。 ”
接下来四年里 , 吴斐遍访全球顶级研究机构、相关企业 , 这期间也与国内多个进行光学研究的院校、企业进行了频繁交流 ,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AR/VR一定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
于是 , 吴斐在2014年成立了亮亮视野 , 基于做“工具型”产品的想法 , 开始在AR领域上下求索 。
AR「咨询师」
和大多数创业团队一样 , 亮亮视野成立之初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找钉子”的过程 。 虽然AR成为“下一代交互终端”已经是一个明确趋势 , 但以当时的技术成熟度和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 , AR最先在哪个领域生根发芽 , 这是一个需要再三论证的问题 。
吴斐和他的团队当时做了很多Demo , 与很多企业进行了无数次交流 , 他们发现:AR最容易赋能的其实是B端企业 。 于是 , 他们开始在客户一线进行详细的场景调研 。
在进行实地场景调研时 , 一个多次被提及的需求——「远程指导」引起了吴斐的注意 , 于是吴斐决定做一款拥有远程协作能力的AR眼镜 , 这也就有了亮亮视野2017年面世的GLXSSME , 这款仅由十几个零件组成的AR眼镜 , 重量仅为33.4g , 主打功能正是远程协作 。
文章图片
至今令吴斐记忆犹新的是 , GLXSSME在生产出来、走下产线当天 , 就被赶到工厂门口的客户直接认领走了 。 这让吴斐意识到 , AR眼镜在B端的需求远比想象的更强烈 , 也更坚定了他带领团队深耕B端的决心 。
尽管GLXSSME研发初衷是远程协作 , 但并不代表这款眼镜只有这一个使用场景 。 实际上 , 这款眼镜由于出色的AI能力 , 一经发布就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 尤其在2018年 , 国内某二手车平台一次性采购了5000台GLXSSME用于二手车检测 , 并逐渐由此实现了验车流程的标准化、透明化 , 这让亮亮视野一战成名 , GLXSSME也成了亮亮视野的成名之作 。
不过 , 并非所有项目都会这般顺风顺水 , 尤其在制造业领域 , AR眼镜的应用往往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 。
一次 , 亮亮视野在与某大型跨国制造企业接洽合作 , 最初吴斐和他的团队为这家企业制定了一套AR解决方案 , 但由于时值整个行业处于泡沫期 , 该企业领导觉得AR眼镜过于噱头 , 这套方案因此被暂时搁置 。
2020年 , 疫情来临后 , 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被颠覆 , 尤其在远程办公、远程协作开始流行时 , AR眼镜的价值逐渐在远程办公中体现出来 。 如果所有设备运维也能用AR眼镜远程实现 , 岂不是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意识到AR的实用性后 , 回过头来再看当初亮亮视野制定的这套AR解决方案 , 他们发现确实有价值 , 于是直接将这一项目递送到了董事长办公室 , 这一项目也被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级 , 亮亮视野的一整套AR解决方案就这样被用于这家大型跨过制造业企业国内外业务的远程运维中 。
在B端业务推动AR眼镜这样一个新潮产品的普及应用 , 技术实力是一方面 , 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 吴斐告诉至顶网 , “很多时候 , 亮亮视野首先要扮演的是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我们和B端用户一起探讨用户需求 , 如何使用AR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 共同设计产品 。 ”
就这样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实际项目中 , 亮亮视野团队更加意识到AR眼镜的工具属性 , 亮亮视野首席运营官娄身强将这个特别的工具的“超能力”总结为解决了三个沟通的问题——人与人的沟通(例如远程协作)、人与机器人的沟通(例如设备诊断)、人与数据后台的沟通(例如辅助决策) 。
- Twitter|对话T97创始人李潇:扬言“35个月超越瑞幸”,他凭什么这么狂?
- 游戏NPC不再是站桩工具人,AI凭对话内容生成3D动作,比真人更像
- 地理视野:有46亿高龄的地球,留下5大谜题,至今无人知道,南极冰川融化后,中国的版图会变成什么样子?
-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汇聚海内外专家宝贵意见杭州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进发2022西湖对话“...|杭州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进发
- 2022年度华为开发者大会“HDCTogether”松湖对话在东莞举行|华为与飞利浦的合作是怎样的?
- 华为鸿蒙智联“松湖对话”:与合作伙伴一起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 高通|对话高通发明家张晓霞:揭秘5G手机如何实现与基站高效通信
- 七彩虹|对话七彩虹高级产品经理,iGame G-ONE系列是款怎样的产品
- Windows|36氪专访 | 对话《比较》杂质研究部主管陈永伟:不做Web3.0“布道者”,行业亟需“杀手锏”产品
- 网络中国|新腕对话童伟 | 交个朋友代运营负责人:品牌自播很残酷,不合适就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