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人性化的智能制造( 三 )


我们需要人性化的智能制造
文章图片
这一环节不仅在技术上代替了肉眼判断 , 更精确 , 且通过数字化将判定标准上传至系统 , 再应用到全球其它工厂 , 可保证各工厂的交付一致性 。
其次 , OPPO还尝试了VR方案 。 如折叠屏手机的生产涉及新设备操作与工艺要求 , 当印度工厂需设备调试时 , 工程师就得出国 。 OPPO选择与工业VR公司合作 , 通过远程设备进行指导校准 , 以摆脱国际人员来往的束缚 。
OPPO不仅自产率超过80% , 还有拥有极强的产业协同能力 。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该能力的优势被放大 。
通过制造与研发相互磨合 , OPPO优化了制造工艺 , 实现量产的易制造性、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 旗舰产品往往会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 初期生产良率低 。 通过产研协同 , 设计研发阶段就可提前为后续生产和制造预留合理公差 , 避免来回返工 。
郭小聪举了个例子 , 折叠屏讲究缝隙控制得好 , 并保证设计方案能让供应商生产出来 。 工业领域 , 每个零部件尺寸都在0.01mm上下波动 , 而多个部件叠加会影响最终的缝隙 。 在产研协同帮助下 , OPPO折叠屏生产良率行业居前 。
2017年至今 , OPPO在设备领域投入 , 除了产能扩张的设备 , 剩下50~60%的设备投入都用于品质提升与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 总投入接近20亿元人民币 。
2020年 , OPPO启动了“凤凰计划” , 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
人性化底色 , 让00后参与智能化
在中国人口众多、中老年人慢慢增多的人口结构下 , 抛开“人”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不切实际 。
此前OPPO重庆工厂里有一个岗位离职率非常高 , 每个月该岗位平均换掉两个人 。 公司做了一个调研报告 , 发现“最不愿意干的岗位”排名第一的永远是那个岗位 。
调查发现 , 原来该岗位工作强度很强 , 要用手去扣电池盖 。 在设计中 , 卡扣越多越牢固 , 但卡扣越多 , 员工的手越难受 。 OPPO发现问题后 , 马上找工程师做了一套自动化设备 , 员工只需做一个预扣的动作 , 剩下的装配步骤便可交给设备 。
如此一来 , 员工工作强度变小了 , 该岗位的离职率大大降低 。 配套措施调整后 , 重庆工厂的离职率也从原先15%降低到了2% 。
“工人很多反对自动化、智能化 , 因为这是革他们的工作饭碗 。 ”郭小聪说 。 他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定义 , 是希望未来所有的工人都能通过简单、低代码方案提升自己工作效率 。
以人为本 , 是OPPO数字化转型核心 。 OPPO的POU手边化(衡量工人不用挪动身体作业的一个指标)达到了90% , 员工不需要转身、弯腰和走动 , 就能完成他触手可及半径内的所有作业 。 OPPO还推出了五星人才激励计划 , 建立员工晋升通道 , 可从技能成长到薪酬福利等方面得到支持 。
越来越多的00后进工厂 , 相比之下 , 他们更加厌倦传统的机械化工作方式 。 但随着智能化转型深入 , 困扰着00后进厂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
智能化转型的本质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 , 而“人”应当随着转型升级 , 由原先的基础工作升级为更高质量的工作 , 从而提高员工的产出 。 郭小聪认为智能制造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 , 而是从上面推动 , 下面能加入 , 大家共同达成全员数字化、智能化目标 。
尾声
全球竞争中 , 中国制造正在经受挑战 。 对于未来的竞争 , 主流意见已经明确 , 发展实体经济 , 走高质量路线 。
从拼价格 , 到拼品质 , 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最核心变量 , 依然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