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潮来了 回收企业却“吃不饱”?( 四 )


这被视为行业内部正式开始向小作坊式企业所代表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灰色产业链宣战 。
相关政策仍待细化落实
郭文辉把双碳目标当作一次机会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碳排放 , 行业回收利用的动力电池越多 , 制造的新电池就越少 , 碳排放就越少 。
谢绍忠也认为 ,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 而由此产生的数量庞大的退役动力电池 , 也必将走上规范化处理的道路 , 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他还希望未来随着碳交易市场等相关机制的逐渐成熟 , 规范企业能够在碳经济中占得先机 。
张钦红表示 , 在双碳目标下 , 衡量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价值更不可只看眼前 。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 , 产业内的环保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 导致产业看似竞争力较弱 。 但作为‘减碳’行业 , 其未来产业价值会逐步显现 , 这需要政策给予适当的引导、支持 。 他说 。
此外 ,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 会使锂、钴、镍等电池原料资源约束趋紧 , 中国的钴资源紧缺 , 其需求量的95%依靠进口 , 大部分都用于了制造动力电池 。 张钦红认为 ,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促进电池金属原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源头矿产资源的依赖 , 显得更为重要 。
目前 , 相关部门已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 , 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指明了方向 。
今年7月初 ,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 提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 , 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 。 8月19日 ,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 鼓励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共享 , 并要求企业按照给定标准和实际数据对动力电池进行检测 , 评估剩余价值 , 提升产品使用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 。
此外 ,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近期也在发布会上表示 , 接下来工信部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并就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回收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等提出多项措施 。
政策已经出台 , 但见效仍需时日 。 在接受采访的一些业内人士看来 , 当下相关政策文件总体看来仍以鼓励、引导为主 , 不仅缺乏强制性约束 , 相关内容也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 。
如一直困扰梯次利用企业的标准问题——电池容量还剩多少 , 梯次利用还能安全使用多久 , 郭文辉表示这些都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评估 , 现在只有少量、分散的标准供企业参考 , 不但不成熟 , 有些也不科学 。 郭文辉也希望 , 政府能够尽快主导相关行业协会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标准 , 促进产业规范发展 。
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新兴产业起步早、发展快 , 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 有待政府进行有效引导 。 但究竟如何进一步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构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切实落实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履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责任 , 这些都需要政府结合市场、行业去考量、规划、统筹 。 宁德时代上述负责人表示 。
【动力电池|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潮来了 回收企业却“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