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我在跨境电商做投放,毕业5年已花1亿美金预算|36氪新风向( 三 )


这甚至催生了一门成熟的生意,即众筹平台专门在国内设立办公室与国内卖家进行“买量类”合作。
除了“官方给量”变成流量内卷外,刷单也不可避免。“没办法,大家都刷,你不刷你的产品就不容易被看见。那些真的有创意产品,没有投放预算就没有流量,根本玩不起。”娜娜感叹道。
此外,据她透露,国内也有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换马甲方式把产品放到众筹网站上进行销售。“对于它们来说,只要ROI大于2,预算可以是无上限的。只要疯狂砸钱,最后的ROI甚至可以到3倍。”
在这样的状况下,不少需要在同类平台上预热的跨境电商卖家也只能增加预算。“我们自己的预算也跟着到了500万元左右,这感觉像参加了一次国内的‘双十一’。”娜娜告诉36氪。
喜宝补充认为,过去投放费用只占商品价格的 1/4或1/5,但现在要占到1/2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卖家走向更极端销售方式,一部分卖家开始找寻新的流量洼地比如东南亚,剩下的卖家则选择转型走品牌道路。
铺货转品牌路线,俨然已成为业内共识,但真正行动的依然不太多。出海SCRM公司蜂巢创始人江淼表示:“目前的跨境电商行业还在混沌期,有一部分人可能还用过去的手段进行销售,比如货不对板,不发货。这肯定不会长久。”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公司还是习惯于通过“买量”及“低价竞争”获客。因为建立品牌站需要在前期高投入,还必须要和用户培养出黏性,能叙述品牌故事,才能逐渐收获自然流量。对于一件高投入又高风险的事,很多人自然不会选择。
但事实上,爆品站逻辑与供应链端的悖论,不少从业者也已经看到。
以某公司在黑五销售为例,一款摄像头类产品平时最高日销售额也就2000单左右,黑五是可以增加到5000单左右,甚至还缺货1万单。
但最后因供应链带来的退款,直接亏掉投放费用不说,还影响用户评价。而再回头看看每日虚高的成单量和流量注入,也就是虚假繁荣。
销售端与供应链端的矛盾太难解决了,若只单纯做爆品站,由于不同品类商品订单量的不固定,一旦有订货量的激增,供应链很难跟上。
而且基于爆品的逻辑,当一个商品“爆单”时,往往当时全行业已经面临缺货风险了,毕竟做爆品的卖家爆品同质化严重。
“因为不知道明天会‘爆’什么,可能今天爆一个女装,明天爆一个3c,后天爆一个玩具,大后天爆一个母婴,这个供应链问题不要说是一家公司了,就是阿里巴巴来也不见得搞定。”一位资深从业者复盘道。
阿发也是看到了爆品站的天花板,后来对所在公司提议创设品牌站,及早开始了转型。到现在,阿发已开始独立站创业,据他透露目前公司运转良好,收益也不比从前少。
国牌汹涌,去TikTok复制下一个红利如果说过去依靠的是低价竞争,肯定已经不适用。因为流量、物流、产品成本都在上涨,平台政策变严也让流程变得更规范了。
跨境电商都需要开拓新的玩法。这其中开拓电商培训业务是一条;又或者同时开设独立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流量变贵,卖家可以考虑调高产品价格,思考精细化运营流量。
“流量战争是存在,但不会打成国内样子。因为海外市场足够大,只要产品不错,总是有机会的。”跨境电商资深营销从业者老张告诉36氪。此前,他曾是行业最早头部企业的一名高管,现在也负责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海外营销业务。
他也表示,国内卖家很聪明的,有好方式出来就会去复制,拼命学,这让赛道越来越贵。
但这个时候,一些需要花时间精力做质量的事情反而有红利,我们更愿意去做。比如区别于市场上都在做的短平快图片素材,做好视频类素材投放仍旧可以取得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