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我在跨境电商做投放,毕业5年已花1亿美金预算|36氪新风向

文 |陈曦宁
编辑 |彭孝秋
去年海外疫情的集中爆发,让跨境电商彻底火了起来。资本动不动就砸几亿给一个项目,很多企业也把未来10年的钱都赚到了。
一时间,似乎所有想搞钱的人都涌入了跨境电商。因为大家坚信,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当,成熟供应链完全可以支撑海外大部分线上购物需求。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式开启了。
看上去跨境电商门槛很低,只要在第三方平台开个店铺就可以卖货。但事实上,整个环节异常长且复杂,比如选品、运营投放、物流、售后等等。但最后比拼的一个核心还是在于流量,也就是投放环节。
那么,国外的投放和国内是不是一样的呢?
提到投放,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是“投手”。作为与产品获客直接相关的岗位,跨境电商里的这一身份有了更多独立性和自由度。
最极限的条件下,一个人,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开始“跨境电商投手”生涯。投手逻辑很简单,先分析客户/公司需求,再把客户/公司产品投向不同渠道吸引流量,最后再完成转化、成单,整个流程也就结束了。
在从业中,不少投手得益于这个经验,也会选择转型成卖方。
相比其他业内视角,因为时刻在与流量竞价打交道,它们有时候甚至更懂得依托国内的工厂和供应链,如何以更小成本将产品卖出去,赚取更大利益。
据36氪了解,目前市场上不少活跃的卖家,特别独立站卖家,很多都是“投手”转型。这其中不乏月营业额超10万美金、甚至100万美元的造富神话。
很明显,这些造富神话背后除了熟悉投放流程之外,更重要的是享受到了流量红利。
红利之所以称为红利,就是因为时间窗口很短,后续竞争激烈。对于整个跨境电商的投放,36氪想通过这篇文章回答的是:
1.早期红利享有者到底有多赚钱?
2.现在的红利是否还在持续,如果变贵了,前后差距如何?
3.对于爆品站,天花板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4.国潮崛起背后的新趋势可能出现在什么平台?应该如何提前去布局?
像交易员的投手多名投手都认为,跨境电商第一波投放红利期在2015-2018年间。2014年刚从英国留学回国的阿发就是在这期间,通过4年时间赚得第一桶金。这桶金已经可以几乎用全款买下老家南京的一套房,在当时市场价约450万。
据他透露,截至目前,从他手里投出的预算已超1亿美金。
他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除了因为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是向海外市场的公司外,更受到猎豹在国际市场兴起的影响。
他看到了中国公司是能够在国外获得巨大流量的,但相比获得流量后再考虑变现,或许跨境电商这样直接成单的行业更适合个人参与,也利于日后创业。所以他就转行到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任职投放岗。
和阿发一样经历的还有喜宝,她2016年从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离职后,就开始了自由投放优化师生涯。
成为自由优化师之后,喜宝的客户主要来自于口碑传播。她像一个产品与市场的中间人一样,会为客户分析产品适合的投放、销售渠道。
独立站就聚焦于谷歌、Facebook(已更名Meta)等不同社媒平台投放;在亚马逊开店就主要聚焦于亚马逊广告投放。敲定投放渠道和投放资金后,喜宝联络熟悉的代理为其开通广告账号、进行预充值等准备流程后,投放优化师的重头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喜宝也坦诚认为,“做投手很少会亏,因为花的是广告主预算,赚的也是这部分钱。最开始因为有流量红利,买量更粗放,成效也不差,不少投手能赚到信息差。一夜暴富也就不奇怪了,但现在已经是红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