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商业化探索:“减脂增肌”了解一下?( 二 )


在4月的春响大会上 , Keep带来两款智能硬件产品 , 分别是售价4999元的智能动感单车C1Pro以及219元的Keep手环B2会员特享版 。 两款产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都需要购买Keep会员才能完整使用 。 这可以看作刘冬所称的运动消费品和线上服务 , 两种商业变现的结合 。
Keep能想到这样的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 , 毕竟单纯的智能硬件 , 或运动服饰 , 行业内已有小米、华为、野小兽、Nike、迪卡侬等众多对手 , Keep的产品尚未表现出强势的竞争力 。 其优势是内容 , 硬件+内容也就顺理成章了 , 更何况前面还有Peloton这个成功的例子 。
Peloton每月39美元的全功能会员服务 , 需要用户搭配购买价值1800美元以上的单车或跑步机 。 优质而专业的健身内容 , 附加硬件+软件产生的闭环效应 , 形成Peloton的核心竞争力 。
但在这个商业模式下 , Keep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早在2019年9月Peloton登陆纳斯达克时 , 其付费用户数占总用户数比例就已经达到36.5% 。 此外 , 优质体验带来更低的用户流失 , 其普通会员流失率(churnrate)不到1% 。
然而 , 相比Peloton , Keep的3亿用户和4千万月活会员付费占比极低 。 Keep路演PPT显示 , Keep最新月活为3100万 , 每月订阅人数250万 , 会员渗透率8.2% 。 易观分析2021年6月份数据显示:Keep30天用户留存率20.85% , 低于运动健康类App的中位数34.56% 。
Keep商业化探索:“减脂增肌”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
对于用户来说 , 为什么不购买小米、华为手环 , 而去选择还要购买会员服务的Keep手环呢?本就低的会员付费意愿 , 再在此基础上售卖需绑定会员的硬件产品 , 不仅难以通过售卖硬件获客 , 更有可能产生赶客的不利影响 。
《2019-2020中国健身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 , 疫情期间 , Keep的MAU同比增长了20% , 但到了2020年下半年 , Keep的月活数量又跌回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 。 而从2018年至今 , Keep已上线了跑步机、体脂秤、智能单车、健步机和智能运动手环等多款硬件产品 , 其想通过硬件+软件建立的可持续商业生态并未形成 。 Keep一向不介意被拿来和Peloton比较 , 但Peloton的生意 , Keep想做而做不到 。
3食品赛道新故事
在穿、用、练场景变现缓慢的情况下 , Keep的触角伸向了吃 。 事实上 , 在Keep最初的设想中 , 吃是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重要一环 , 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和零售、轻食在一起 , 形成Keep在线下的复刻 , 表现了对线下零售的野心 。
然而考虑到Keepland在线下布局基本停滞 , 那很容易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Keep绕了一个大圈 , 在吃上的布局最终还是回到了线上轻食电商平台上 。
早在2019年Keep食品旗舰店便已在天猫单独上线 , 今年双11开启前一周 , Keep官宣杨舒予成为“Keep食品活力焕新大使” , 则是首次为食品条线单独请了位大使 , 其想把食品生意做出圈的决心可见一斑 。
不过缺失了线下环节 , Keep的线上食品生意面对的竞争对手 , 既有薄荷、咕咚、悦动圈这样的同类运动健康平台 , 还有王饱饱、每日黑巧、WonderLab、ffit8、田园主义这些主打健康轻食的品牌 。 它们在各自领域内都已树立起了消费者的品类认知 。
以WonderLab天猫旗舰店为例 , 同样是3年店 , 主打的代餐奶昔最高总销量已达到了60万+ , 而Keep店内卖得最好的酸辣粉总销量仅为10万+ , 再看王饱饱早已有多款商品总销量超百万 。
更要命的是 , 无论Keep还是王饱饱、WonderLab , 互联网品牌营销模式都大同小异:小红书 , B站UP主 , 微娅、罗永浩头部主播的直播带货 。 如果想要扩大销量 , Keep与他们的模式不会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