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的可行性分析,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

产业互联网行业三大发展趋势及四大前景因素(附报告目录)
1、产业互联网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应用及前景
现阶段,垂直于电子元器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可以有效满足电子元器件长尾采购需求,解决其痛点:
针对采购渠道的缺失,工业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对接供应商和需求方的信息,为采购方提供和筛选采购渠道,减少甚至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传递效率;针对采购效率低的问题,工业互联网可以结合先进的大数据和IT技术,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替代材料智能推荐等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和采购服务;针对质量不可控、发货管理难的问题,通过构建供应商和客户画像,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信用体系,从各个方面降低沟通成本,保证产品质量,解决发货管理问题,提高客户采购效率;针对B端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与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基于垂直行业的经验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和业务理解 。因此,服务B端客户的体验和对B端客户需求的理解更加深刻 。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1-2027年产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
电子元器件是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市场规模数万亿美元,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但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长且分散,市场参与者多,流通效率低,其长尾采购需求存在诸多痛点 。基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长尾采购需求的痛点,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撑,工业互联网可以为电子元器件提供数字化升级机会,更好地匹配行业特点和应对潜在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
2、行业发展趋势
(1)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已成趋势
随着B端客户对个性化、精细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单纯的线上交易平台和撮合交易服务已经无法满足B端客户的需求,无法有效应对产业链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 。实现产业链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线上线下融合,是实现产业链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传统B2B模式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互联网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线上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丰富和完善线上平台的功能,结合客户的交易习惯及其个性化、精细化需求,优化线下业务运营,使线上交易服务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更加灵活,更加贴近买卖双方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和有效融合 。
(2)遵循产业规律基础上的渐进式发展
对于一些供应链体系薄弱、服务水平较弱的行业,很难重构庞大的产业链 。但如果专注于解决行业的一个或几个关键痛点,从而完成关键结构的构建,然后不断迭代,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和平台的能力,就可以逐步渗透和深化整个垂直行业 。
因此,一家成功的工业互联网公司的“实业家”大多深耕实体行业多年,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上下游痛点、利益诉求和运营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基于自身禀赋和行业发展规律有效选择公司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渐进式创新发展 。
(3)行业并购整合将成为趋势
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资本的马太效应带来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快速发展,并购整合成为头部企业发展壮大的路径之一 。工业互联网公司通过并购带来的增长潜力
通过并购,工业互联网公司可以快速提升各个部门的能力,并将其能力扩展和重用到多个领域,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 。例如,通过收购上海风航,振坤兴将其MRO(维修、修理业务,通常指非生产原材料的工业供应)拓展至重要紧固件领域,满足平台客户对紧固件品类的供应链服务需求 。提升关键服务能力,跨品类整合,通过并购向上下游延伸,对于工业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抢占市场至关重要 。
p>
3、行业面临的机遇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的可行性分析,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

文章插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产业互联网是市场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以及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产物 。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下,其不仅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且带动了大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有利于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
(2)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提高,产业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产业互联网以云计算、大数据辅助传统产业企业创新其研发、生产、运营、营销、服务和管理方式,变革传统产业生产运营方式,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当前,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已成为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支撑手段,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工业设计、虚拟装配、精准营销配送、精准广告推送等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3)敏捷制造和国产替代机遇,为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级企业的打造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子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明显难以满足采购端敏捷、柔性、高效率的要求,对电子供应链做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成为共识,企业逐渐进入个性化、短周期的敏捷制造时期 。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能够提高产业链中生产、销售、仓储、物流配送、产品追踪等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 。产业互联网企业亦将伴随电子元器件行业敏捷制造能力的提高,拥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此外,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替代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快速发展,国内终端厂商开始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发挥出下游带动上游发展的作用 。随着垂直于电子元器件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企业将依托本土化服务优势,更好地为国产品牌提供全方位的品牌营销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国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国产品牌采购方提供优质国产货源、替代选型、技术支持、解决方案等采购服务 。因此,国产替代潮流为打造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
(4)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积极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需求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消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体验,不断促进消费升级;而在供给侧,大部分实体产业链条长,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供需失衡、生产水平落后、同质化竞争、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 。一边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产业链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是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产业互联网进行产业链供给侧的改造和优化 。
随着消费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以及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在产业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 。一方面,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信息打通形成产业大数据,从而指导供需匹配;通过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尽可能减少不增值环节,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 。另一方面,以共享经济模式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金融等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这种以互联网推动实体产业全链条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新时代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和重要机遇 。
目录
第一章 产业互联网相关概述
1.1 产业互联网相关概念
1.1.1 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1.1.2 产业互联网构成要素
1.2 产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1.2.1 产业互联网发展意义
1.2.2 产业互联网发展优势
1.2.3 产业互联网发展特征
1.3 产业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1.3.1 产业链全景图
1.3.2 主要领域介绍
第二章 2016-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国际制造业形势
2.1.2 宏观经济概况
2.1.3 工业运行情况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政策环境
2.2.1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
2.2.2 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
2.2.3 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
2.2.4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2.3 社会环境
2.3.1 人口规模与构成
2.3.2 居民消费水平状况
2.3.3 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2.3.4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2.4 技术环境
2.4.1 物联网技术
2.4.2 云计算技术
2.4.3 大数据技术
2.4.4 5G通讯技术
2.5 互联网环境
2.5.1 互联网基础资源
2.5.2 互联网接入环境
2.5.3 互联网资源应用
2.5.4 互联网普及状况
第三章 2016-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3.1 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演进
3.1.1 场景演进分析
3.1.2 模式演进分析
3.1.3 技术演进分析
3.2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驱动力分析
3.2.1 产业效率提升需求
3.2.2 互联网巨头助推发展
3.2.3 科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3.2.4 产业大数据发展需要
3.3 2016-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3.3.1 发展规模分析
3.3.2 市场结构分析
3.3.3 区域分布格局
3.3.4 企业布局情况
3.3.5 主要发展模式
3.4 2016-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指数
3.4.1 指标构建方法
3.4.2 重点行业指数
3.4.3 指数发展评述
3.5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3.5.1 产业互联网发展难点
3.5.2 产业互联网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4.1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4.1.1 发展内涵
4.1.2 发展阶段
4.1.3 产业体系
4.1.4 发展概况
4.2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4.2.1 行业发展规模
4.2.2 市场发展结构
4.2.3 行业需求分析
4.2.4 体系建设状况
4.2.5 产业带动效应
4.2.6 区域发展状况
4.2.7 企业竞争格局
4.3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分析
4.3.1 网络方向试点示范项目
4.3.2 平台方向试点示范项目
4.3.3 安全方向试点示范项目
4.4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专利技术发展分析
4.4.1 工业互联网专利申请状况
4.4.2 网络互联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4.4.3 网络标识解析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4.4.4 工业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4.5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
4.5.1 平台发展阶段
4.5.2 平台发展现状
4.5.3 平台应用场景
4.5.4 企业布局路径
4.5.5 平台应用层次
4.5.6 平台未来展望
4.6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
4.6.1 主要商业模式分析
4.6.2 平台商业模式选择
4.6.3 商业模式发展路径
4.7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及发展建议分析
4.7.1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
4.7.2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开阔
4.7.3 新基建带来发展新机遇
4.7.4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议
第五章 2016-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5.1 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综述
5.1.1 能源互联网发展历程
5.1.2 能源互联网发展进程
5.1.3 能源互联网发展阶段
5.2 2016-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发展现状
5.2.1 能源互联网现状总析
5.2.2 能源互联网发展规模
5.2.3 能源互联网建设状况
5.2.4 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5.2.5 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5.2.6 能源互联网区域格局
5.2.7 能源互联网竞争格局
5.3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5.3.1 新能源发电技术
5.3.2 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
5.3.3 先进电力电子技术
5.3.4 先进储能技术
5.3.5 先进信息技术
5.3.6 需求响应技术
5.3.7 微能源网技术
5.3.8 标准化技术
5.4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平台分析
5.4.1 能源产品交易平台
5.4.2 能源资产服务平台
5.4.3 能源增值服务平台
5.4.4 设备与解决方案电商平台
5.5 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5.5.1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框架
5.5.2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支撑
5.5.3 典型商业模式应用案例
5.5.4 售电企业商业模式变化
5.5.5 售电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5.6 中国能源互联网运营模式分析
5.6.1 运营模式的基本内涵
5.6.2 运营模式的基本架构
5.6.3 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
5.6.4 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六章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分析
6.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6.1.1 制造业发展新常态
6.1.2 制造业信息化需求
6.1.3 制造业升级的必要
6.2 中国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状况
6.2.1 制造业互联网化内涵解读
6.2.2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特征
6.2.3 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进展
6.2.4 制造业互联网化经济效益
6.3 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
6.3.1 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6.3.2 智能制造发展特征
6.3.3 市场发展规模分析
6.3.4 智能制造区域格局
6.3.5 智能制造规划目标
6.4 中国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6.4.1 云制造
6.4.2 电子商务
6.4.3 众包模式
6.4.4 个性化定制
6.4.5 网络协同开发
6.5 中国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分析
6.5.1 国家战略机遇
6.5.2 结构调整机遇
6.5.3 替代进口机遇
6.6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升级路径
6.6.1 制造业生产扩散化路径
6.6.2 制造业互联网定制化路径
6.6.3 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6.6.4 制造业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第七章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行业融合发展分析
7.1 互联网助力汽车产业升级
7.1.1 与汽车产业链融合
7.1.2 提升生态圈价值
7.1.3 改变传统汽车生态
7.1.4 产业融合发展动力
7.2 互联网+汽车融合发展进程分析
7.2.1 部件电子化
7.2.2 服务互联化
7.2.3 驾驶无人化
7.2.4 汽车生活化
7.3 2016-2020年互联网+汽车行业融合发展动态
7.3.1 互联网汽车标准化动态
7.3.2 互联网龙头布局汽车行业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的可行性分析,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7.3.3 华为智能汽车领域业务动态
7.3.4 长城布局智能汽车全产业链
7.4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发展综况
7.4.1 市场发展阶段
7.4.2 市场需求规模
7.4.3 平台运行情况
7.4.4 创新发展动态
7.4.5 地区分布状况
7.4.6 发展面临的挑战
7.4.7 市场发展趋势
7.5 2016-2020年中国汽车软件服务业市场运行状况
7.5.1 OTA技术介绍
7.5.2 软件配置情况
7.5.3 车企发展布局
7.5.4 市场发展潜力
7.6 中国互联网+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7.6.1 开放式设计
7.6.2 集成研发生产平台
7.6.3 规模化与个性化
7.6.4 生产过程智能化
7.6.5 供应链云平台
第八章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大宗商品融合发展分析
8.1 中国互联网+大宗商品融合发展概述
8.1.1 融合发展优势分析
8.1.2 融合发展阶段分析
8.1.3 大宗商品电商特点
8.1.4 示范项目开展情况
8.2 2016-2020年中国大宗商品电商市场发展现状
8.2.1 大宗电商市场发展规模
8.2.2 大宗电商平台发展特征
8.2.3 大宗电商企业竞争状况
8.2.4 大宗电商平台融资动态
8.3 2016-2020年中国钢铁电商市场运行状况
8.3.1 钢铁电商发展需求
8.3.2 钢铁电商交易金额
8.3.3 钢铁电商交易体量
8.3.4 钢铁电商竞争格局
8.3.5 重点企业经营效益
8.3.6 钢铁电商市场前景
8.4 国内大宗商品B2B电商平台发展要素分析
8.4.1 交易规则
8.4.2 买卖互信
8.4.3 交易融资
8.4.4 客户端安全
8.4.5 交易安全与效率
第九章 2016-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情况
9.1 医疗
9.1.1 医疗信息化政策利好
9.1.2 医疗产业互联网内涵
9.1.3 医疗产业互联网应用
9.1.4 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展
9.1.5 医药电商市场运行状况
9.1.6 智慧医疗建设成果分析
9.2 物流
9.2.1 物流业互联网化内涵
9.2.2 物流行业信息化需求
9.2.3 产业互联网物流应用
9.2.4 智慧物流发展概况
9.2.5 互联网推进方向建议
9.3 金融
9.3.1 产业互联网金融内涵
9.3.2 产业互联网金融意义
9.3.3 产业互联网金融应用
9.3.4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9.4 教育
9.4.1 教育产业互联网内涵
9.4.2 发展主要商业模式
9.4.3 教育产业互联网应用
9.4.4 在线教育发展规模
第十章 中国产业互联网领域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 A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企业经营状况
10.1.3 产业互联网竞争优势
10.1.4 产业互联网布局情况
10.1.5 产业互联网合作案例
10.2 B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企业经营状况
10.2.3 产业互联网竞争优势
10.2.4 产业互联网投资布局
10.3 C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企业经营状况
10.3.3 产业互联网竞争优势
10.3.4 产业互联网投资布局
10.3.5 产业互联网合作案例
10.4 D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企业经营状况
10.4.3 主营业务分析
10.4.4 工业互联网布局
10.4.5 公司发展战略
10.5 E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经营效益分析
10.5.3 业务经营分析
10.5.4 财务状况分析
10.5.5 能源互联网布局
10.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5.7 企业面临的风险
10.5.8 公司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分析
11.1 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投资价值评估
11.1.1 投资价值评价体系
11.1.2 投资价值企业榜单
11.1.3 投资价值榜单解读
11.2 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分析
11.3 中国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投资机遇分析
11.3.1 医疗产业互联网机遇
11.3.2 农业产业升级机遇
11.3.3 场景化细分业务需要
11.4 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建议
11.4.1 投资风险提示
11.4.2 投资建议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产业互联网典型项目投资建设案例分析
12.1 企业互联网转型解决方案产品中心项目
12.1.1 项目基本概述
12.1.2 项目建设内容
12.1.3 项目投资价值
12.1.4 项目投资概算
12.1.5 经济效益分析
12.2 面向需求侧的微能源网运营与服务项目
12.2.1 项目基本情况
12.2.2 项目投资价值
12.2.3 项目投资概算
12.2.4 项目投资效益
12.2.5 项目发展前景
12.3 钢铁智慧云研发升级项目
12.3.1 项目基本概述
12.3.2 项目具体内容
12.3.3 项目实施方案
12.3.4 投资价值分析
12.3.5 项目可行性分析
12.4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建设项目
12.4.1 项目基本概述
12.4.2 项目建设内容
12.4.3 投资价值分析
12.4.4 项目可行性分析
12.5 国脉云健康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12.5.1 项目基本概述
12.5.2 项目投资价值
12.5.3 项目可行性分析
12.5.4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第十三章 2021-202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3.1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13.1.1 企业产业互联网应用趋势
13.1.2 推动产业全链路发展态势
13.1.3 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态势
13.1.4 产业互联网安全发展趋势
13.1.5 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态势
13.2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展望
13.2.1 产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空间
13.2.2 新技术创新活跃赋能发展
13.2.3 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前景
13.2.4 产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展望
13.3 2021-202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行业预测分析
13.3.1 2021-202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13.3.2 2021-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