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还是觉得留在农村的希望不大,守着农村一亩地赚不到大钱 。是真的吗?
农村有人加工煎饼,收入60万;还有人专门在农村做柳编,一年赚100万元;有些人在农村种中草药,晒干一斤可以卖90元 。因此,在农村找到正确的创业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
文章插图
1、山东五莲县张吉花加工煎饼6万多斤,销售收入60多万元春节前,张纪华仔细计算了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加工煎饼6万多公斤,销售收入60多万元 。
49岁的张纪华是山东省五莲县石场乡前坪头村的妇联主席 。不到7年的时间,张纪华从自己的一盘坚果做起,三次扩大煎饼加工规模,带领村里20多名妇女制作手工煎饼,把山区群众的主食变成了山村扶贫增收的新兴产业 。
文章插图
1.1、手工煎饼成了山村新产业
2020年,张吉花卉将销售6万公斤手工煎饼 。张纪华从2014年开始加工煎饼 。有一次,在外面工作的老公告诉她,外面有手工红薯煎饼,价格有点吓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她丈夫的话引起了张纪华的注意 。
前坪头村位于山区 。主要农作物是红薯、花生等杂粮,煎饼是当地的主食 。几乎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能摊煎饼 。
当时,张纪华想用家里种的红薯加工煎饼 。但丈夫提醒她要提前找好市场,到时候不要卖 。
“卖不出去,自己留着 。吃不下就给邻居亲戚朋友吃 。”固执的张纪华决心试一试 。
村“两委”干部张纪华非常清楚,村里的妇女除了地里的庄稼,几乎没有别的增收途径 。“农闲时节,很多人聚在一起,吃花生,拉八个 。”她想帮助女性找到增加收入的方法 。
x;">当年秋收后,张吉花找出自家闲置多年的鏊子,找到本家的一位嫂子和一位邻居 。三人商量后,开始用鲜地瓜加工最有当地特色的“轱辘煎饼”(也叫“滚煎饼”) 。
【适合农村创业的最新致富项目,2014农村创业好项目】煎饼,是最具山东特色的主食 。在山东不同地区,煎饼有不同做法,大多是采用面糊或杂粮糊来摊 。五莲当地,则把鲜地瓜削皮浸泡,磨成糊,然后控出多余水分,揉成面团 。摊煎饼时,手拿面团在热鏊子上快速滚一遍,鏊子就能均匀沾满地瓜面 。
张吉花说,这种地瓜煎饼,水分含量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过去村里人摊一次煎饼,放半年不坏 。
一个多月的时间,张吉花他们就把自家种的5000多斤地瓜,加工成了1000多斤煎饼 。为了把这些煎饼销售出去,张吉花一方面通过熟人联系各地的批发商,一方面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 。“第一次摊这么多煎饼,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 。”
手工地瓜煎饼,12块钱一斤,一下子收入了1.5万元 。这大大超出了张吉花的预料 。
自家的地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2015年起,张吉花开始收购村民种植的地瓜 。张吉花和村里的妇女,慢慢地找到了手工煎饼这条增收新门路 。
1.2、有了加工车间,实现全年生产
2019年6月,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张吉花走出自家小院,带领村里的妇女进入专门的煎饼加工车间 。
之前,由于场地有限,张吉花想扩大煎饼生产规模的想法,一直无法实现,每年煎饼的产量只有1万斤 。
五莲县农商行派驻到前坪头村的第一书记费红艳,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村里的妇女大都掌握煎饼加工手艺,加上煎饼加工周期短,见效快,经营风险小,这个产业比较符合村里实际 。
费红艳帮忙争取优惠贷款,建起了煎饼加工车间,并动员张吉花申请注册了“庄户嫂”商标 。
加工车间投入使用后,张吉花组织了村里的20多名妇女来加工煎饼 。前坪头村70岁的聂兰香,老伴得过脑血栓,家庭比较困难,最近两年来,她一直在煎饼加工车间负责削地瓜皮,一天有80多元收入,去年仅此一项,收入超过2万元 。
2019年以前,张吉花加工煎饼都在秋冬季,一年只有三四个月 。搬到煎饼加工车间之后,她的煎饼实现了全年生产,并形成了稳定产量和固定销售渠道 。
1.3、 短视频网上推广,儿子返乡卖煎饼
煎饼加工规模扩大后,张吉花对煎饼质量的把控一点没放松 。“熟练的妇女,一人一天能摊五六百张煎饼,但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要求控制在400张以内 。如果摊得快了,煎饼水分大,放不了几天就会长毛、变质 。”她说 。
“机器煎饼越来越多,要是比效率,我们肯定比不过 。我们的特色就是纯手工制作,让顾客吃出以前的老味道来 。”张吉花说 。
从2019年起,张吉花还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几乎每天都发传统手工煎饼加工的视频 。这为她吸引了大量粉丝 。她在抖音的粉丝量已经超过5万人 。现在来买煎饼的人,除了“回头客”,还有很多粉丝 。
春节前,张吉花在乡政府驻地,新租赁了一处院落,占地有四五亩 。春节后,她准备搬到新的加工地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本村妇女参与进来 。这是她第三次扩大煎饼加工规模了,煎饼产量预计还能再增长近一倍 。
张吉花扩大煎饼加工规模的另一个原因是儿子辞职回村,帮着她销售煎饼 。
“我一直想通过直播卖煎饼,但普通话说得不好 。等搬到新车间,就让儿子来做直播带货 。”张吉花说出了新一年的打算 。
2、山东郯城县王艳艳杞柳编织,一年能挣近百万元山东郯城县庙山镇薛东村农家妇女、优秀高素质农民王艳艳,凭着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居家研发新款杞柳编织品,让一度过气的传统杞柳编织业重新焕发生机,年获纯利近100万元 。
郯城的杞柳编织历史可追溯到唐朝 。那时的能工巧匠们,就能将当地河滩盛产的杞柳条编织成盛礼品的箢子、餐饮用的笊篱、储粮藏物用的筐和篮等生活用具 。特别是三面有沿一面敞口的簸箕、提梁带把的箢子、圆口的针线筐三款最实用的物品,成为女孩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此风俗历经千余年,一直沿袭至20世纪末 。
文章插图
现已40多岁的王艳艳,出阁前跟长辈们学会了多种杞柳编织品的制作技巧 。一根根白亮的杞柳条,经她灵巧舞动的手指,上下翻飞,折弯盘旋,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实用器具 。王艳艳结婚后,正值杞柳编织品对外贸易火爆,她每年都向外贸企业领取订单、交售大批量的杞柳编织品,获得不菲的收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杞柳编织品对外贸易一蹶不振,国内市场又受到廉价塑料制品的冲击,这个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昔日的辉煌不再 。王艳艳承揽外贸加工的活也停了下来 。
转机出现在2009年 。那年夏天,王艳艳在树荫下给杞柳脱皮,瞅见一个男孩拎着蝈蝈笼子在宝葫芦棚架下戏耍 。此情此景,瞬间触发了王艳艳的灵感:我何不用杞柳条编个“宝葫芦”试试销路?两天后,她就设计、编织成了一个杞柳版的“宝葫芦”工艺品,然后将实物拍照发到了网上店铺 。
不过村小农网觉得令人惊喜的是,“宝葫芦”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兴趣,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王艳艳立即投入批量生产、销售 。随后,她又研发了杞柳版的笔筒、花瓶等 。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此,杞柳版工艺品的研发打开了销路,也让王艳艳挣了个盆满钵盈 。
在杞柳编织业过气的大背景下,王艳艳为何能让其重新焕发生机?笔者认为她的制胜法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首先是工艺品趟路子 。
杞柳版工艺品的研发,实现了杞柳编织业从生活用具到工艺品的华丽蜕变,给杞柳编织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王艳艳又在研发“灵鸟”“猛兽”系列工艺品的编织工艺 。
其次是实用品搭车子 。
作为装饰及收藏的杞柳编织工艺品,市场份额毕竟还是有限的 。王艳艳从全民健康意识增强的氛围中,看到了实用型杞柳编织品回归消费市场的曙光:无毒、无味、无污染 。
基于此认识,她借助经销杞柳工艺品业积攒的人气以及快手、抖音等信息高效传播平台,倾力宣传杞柳编织品突出的环保特性,推介杞柳休闲桌椅、收纳筐、条箱、花篮、饭盘、婴儿篮以及宠物类的猫圈、狗窝等日常实用品 。
王艳艳接受所有产品的私人定制,依据客户要求的款式和尺寸,组织行家里手将实用型杞柳编织品“易容换装”,搭乘着杞柳工艺品的顺风车,再度受到民众的赏识,得以进入时尚家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王艳艳的身边,常年聚拢着30名承接订单的杞柳编织女能手 。
第三是好原料保牌子 。
杞柳是多年生灌木,每年7月中旬、10月下旬各收割、脱皮、晾晒、储藏一次,分别称为伏条、秋条 。王艳艳严格遵从当地科技部门制定的杞柳培育技术规程,浅耕除草松土,测土配方施肥,看天看地浇水,早防早治病虫,使得伏条产量达到600公斤/亩、秋条产量提高至350公斤/亩,高出相邻种植户约20% 。
每年的杞柳条收割,王艳艳必是趁着数个晴好天气,尽快割倒、脱皮、晾晒、收藏,保证杞柳条白润光亮,柔坚适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她自家培育杞柳林十余亩,年产量10000多公斤,恰好够用一年 。她用自产的优质杞柳编织出精品,提升了信誉,逐步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
3、浙江德清郭俊华毛竹林下套种菌菇、中药材效益好长春村位于浙江德清县舞阳街道南端,三面环山,村里有上千亩的毛竹山 。近年来,毛竹市场不景气,价格低,很多村民放弃了对毛竹山的管理,而村民郭俊华通过毛竹林下套种菌菇、中药材的新模式,让毛竹林重新焕发了生机 。
前几天,一场雨过后,趁着土壤水分含量高,郭俊华带着工人们在自家的毛竹林里忙碌起来 。大伙儿先在地上开挖出密密麻麻的小坑,在里面放进白色的菌菇种子 。
文章插图
郭俊华说:这些菌菇叫“褐松茸”,有着红褐色的顶,雪白粗壮的茎,是她今年尝试栽培的菌类品种,如果成功的话,三四月份就可以采摘了 。
这几年,毛竹和毛笋价格低廉,毛竹山基本都荒废了,杂草丛生,栽培菌菇一来可以松土,二来可以提高来年的出笋率 。
文章插图
为了培育出更加绿色环保的菌菇,郭俊华采用垃圾分类酵素桶发酵出来的有机肥和废弃的茭白叶作为肥料,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变废为宝 。
几年前,由于毛竹的价格越来越低,在朋友的带领下,郭俊华和丈夫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在竹林中套种了羊肚菌、竹荪、鸡菇等菌类,收益不错 。去年上半年,夫妻俩又承包了40亩毛竹林,在竹林里种下了黄精,由于这段时间雨水充足,黄精长势不错 。
文章插图
郭俊华说,黄精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黄精4年收一次,亩产约3000公斤,新鲜黄精可以卖到20到40元一公斤,晒干的约180元一公斤 。另外,野生黄精本就生长在竹林中,种植起来也不需要很精细的管理 。
“林菌”“林药”的发展模式,既解决了竹林地撂荒的问题,又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村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020年,郭俊华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带领长春村的妇女姐妹们一起发展林下经济,让沉睡的毛竹山重新“活”起来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郑州大学就业信息网 宁波就业创业网查社保
- 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大学生创业意向50字
- 行业前10的超市设计 超市的创业计划书
- 提供反担保,创业贷款反担保是什么意思
- 创新创业大赛作品案例 创新创业ppt案例免费下载
- 男朋友创业 急用钱 男朋友创业没钱我该给吗
- 创业培训 创业实训课程八个模块,顺序分别是
- 创新创业大赛优秀范例,2017年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
- 股权激励理论 创业型公司股权激励
- 在农村做什么赚钱 小本买卖什么最赚钱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