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 二 )
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挑战外,数据确权也是拦在数据流通面前的一大障碍。
【 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数据确权,通俗来说是要解决:这是谁的数据?数据价格是多少,怎么流转?
在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理论中,只有当契约完备、产权清晰,市场机制才能有效运行。同理在数字经济领域,明确的数据产权是数据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关于数据有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归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数据是资产,但与物理资产有很大区别。不同于物理资产“一物一权”的产权唯一性,数据可以被轻易复制,再加上单一数据可能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在共享和规模化中才能具有价值的特点,让数据确权变得非常复杂和艰难。
更重要的是,数据产权的明晰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如何在不同主体间分配数据收益、义务和责任。
确权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数据市场上责权分配的诸多乱象。
比如,网民作为海量数据的原始提供者,却在大数据杀熟和网络电信诈骗中屡屡遭受损失;企业间数据的非法窃取、非法交易、非法利用,严重影响了企业利益和数字经济的安全发展。
不难看出,数据流通在安全、确权、责权分配三方面的风险,已成为当前数据高效安全流通的关键卡点。而这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双管齐下。
着眼于这些新形势,近年来,我国不仅多次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更是相继推出《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加速数据产业合规发展。
但在政策法规外,如何尽快探索出相应的创新技术,让数据流通和价值挖掘在有法可依之外,还能有“技”可施,同样紧迫。
1+1还不行,必须原生级融合面对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如何在技术上既能实现数据价值的跨界流动,同时又能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目前业内的普遍共识是: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相融合是一个好方向。
概括来讲,隐私计算技术在加密状态下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实现数据价值的提取;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可追溯的特性为数据价值的转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两者结合为数字安全高效流通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技术融合的尝试出于复杂、多元的现实需求。任何单一技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仅靠单一技术难以满足数据可信溯源、数据安全审计、 数据权属界定和责权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从单一技术走向融合技术,才能满足数据安全流通的多种需求。
技术源头上,隐私计算与区块链同属密码学产物,同源异流之下具有天然互补性,因此区块链企业纷纷凭借技术积淀和业务驱动,率先探索两者融合。据中国信通院牵头撰写的《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研究报告(2021)》指出,目前国内 56 项隐私计算产品,其中 21 项出自区块链背景企业。
文章插图
来源:《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研究报告(2021)》
技术融合的方向是对的。但目前行业内的通用做法是通过双系统架构将两者简单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费时费钱,还存在安全隐忧。
具体来说,客户需要采购和配置两套系统才能实现协作目标,而且在协作过程中,两套系统的适配能力和安全性也存在挑战。
在蚂蚁链技术总监闫莺看来,未来各行各业的跨界协作中,数据隐私保护将成为底层需求,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结合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1+1组合,而要深度融合。
那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深度融合?
- text|《2021大数据产业年度创新技术突破》榜重磅发布丨金猿奖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元宇宙持续发酵,或迎“终极形态”?马斯克为何力挺脑机接口技术
- 自动驾驶|华为首秀自动驾驶,王兴:特斯拉遇到技术与忽悠能力相当的对手了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军工|中国版“英伟达”诞生,核心技术完全自研,国产替代即将崛起
- 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方向
- 单片机|OPPO最新实验室曝光: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打造,将加速新技术研发
- AMD 3D V-Cache 技术测试:延迟略增,但处理器性能更强
- intel公司|苹果芯片总监刚被Intel挖走,技术大咖又跳槽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