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社交网络寻爱情,一个不可撼动的城市现实( 二 )


低成本的现代爱情爱情的变化辐射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寻找爱情的途径,确定爱情的时效,维持爱情的方法随之变化。在这一轮的变化中,互联网则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分工不断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人类社会逐渐从依靠集体意识的机械团结形式转变为依靠功能依赖的有机团结形式,人和人的社会关系越发功能化。
以职场为例,过去,职场既是工作的共同体,又是情感的共同体,这种工作系统和生活世界是相互嵌入的,人伦关系和所有需求几乎都能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内得到满足。但是,现在的职场则已经逐渐演化为功能性的场所。这意味着,职场里将很难建立亲密关系,人们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场景来寻找爱情。互联网就是新的场景的绝佳载体。
另一方面,在“单身社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趋势下,中国也没能例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单身的中国人口则更显庞大。不久前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高达2.4亿人,而在这2.4亿人之中,又有超过7700万人目前处于既单身又独居的状态。
对于“脱单”的迫切需求,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可能的“脱单”机会。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改造人们的交往方式,以亿万计的全球人口正在通过社交软件,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人,在点对点的原子化的互联网数据库,通过算法完成配对。
不得不承认,生活在现代社会,网络、算法,大大增加了人们找到爱情的概率。而类似于探探的社交软件上,聚集了各种各样的新时代爱情脚本,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成了窥探现代爱情图景的窗口。
然而,虽然技术进步拓宽了人们的交友范围,消除了人们的交友障碍,应当会提高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几率,也就是配对的几率。但是,需要清楚的是,提高配对的几率却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理想的爱情。
事实上,互联网社交软件的便捷,反而在瓦解爱情的发生率。 所谓的高效、便捷、低成本,恰恰是与爱情相悖的特质。在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更多时候,人们只不过是一边吐槽着上面的人,一边乐此不彼地赶向下一场配对,把照片一张一张滑过,体验一把也许并不存在的选择权。
在这场社交游戏里,每个人似乎都是被精心打扮过的供人挑选的一个商品。没有人会真的有耐心,一点一滴从头去了解任何一个人。既然几秒钟就要做出决断,人们只能自我标签化。最后的结果是,在这些平台上,没有结交过一个人。
英剧《黑镜》的第四季《绞死DJ》,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和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类似约会交友软件中加入人工智能辅助,最终进化成终极配对系统,系统依靠大数据计算的方式,帮助人们匹配到最适合的另一半。
剧集的一开始,男主弗兰克和女主艾米正在进行“第一次”约会。强大的配对系统规定了他们见面的地点,约会的形式、甚至他们需要相处多长时间。
亲密关系|社交网络寻爱情,一个不可撼动的城市现实
文章插图
在系统规定的12小时过后,弗兰克和艾米即使对彼此心生好感,依旧只能在系统的指示下分道扬镳,随后辗转于一段又一段快节奏的12小时约会关系中,慢慢身心俱疲。 而这样的恋爱约会形式,和当下社交软件中的爱情模样又是何其相似,同样的快节奏、便捷高效,但是最后获得的真爱几率却小之又小。
此外,网络本就具有的虚拟和现实的双重特性,也让人们无法通过社交数据去真正了解聊天的对象现实中是怎样的。也许人们付出了时间和感情,却只是在和对方悉心伪造的一个形象谈恋爱,有些人看似很老实,实际现实中却很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