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淘宝面临很多挑战,但它的行业地位仍然稳固( 二 )


因此 , 消费者不可能离开淘宝 , 因为只有淘宝能够完整覆盖他们的需求;越成熟、需求范围越广、客单价越高的消费者 , 就越是倾向于依赖淘宝 。 这样一来 , 商家非但没有离开淘宝的动力 , 反而在进一步向淘宝聚集 。 今年双11期间 , 以罗永浩为代表的一批成名电商主播加入了淘宝直播 , 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 但完全在情理之中 。
第三 , 今年天猫双11也伴随着物流等履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 整个双11期间 , 菜鸟送货上门的包裹数量超过2亿个 , 再创历史新高;阿里还在双11期间宣布 , 未来3年消费者在天猫购买衣柜、床、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家装商品 , 将实现100%“一次上门、免费送装” , 服务范围将从300城市扩至2800县城 。 菜鸟将为此专门投入10亿元 , 建立1万人送装团队 。 住在城市的朋友可能对此感知不明显 , 但乡村朋友恐怕都明白 , 这是多么巨大提升 。
这就是淘宝基建优势的最佳体现:电商在本质上是一门零售生意 , 而且比线下零售多了送货环节 , 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互联网生意 。 电商平台的竞争力比拼 , 不止在于流量、产品设计、运营 , 更在于基础设施;毫不夸张的说 , 用户体验可能有一半是履约能力决定的 。 像双11这种级别的大促 , 能够同时在“商品丰富程度”和“基础设施”两方面都满足主流用户需求的平台 , 除了淘宝之外 , 恐怕还真找不到第二个 。
【淘宝|淘宝面临很多挑战,但它的行业地位仍然稳固】就拿我本人来说 , 今年双11在淘宝购买了不少大件商品 , 包括电视、床垫、懒人沙发 , 本来以为物流环节会有不少周折 , 但都很顺畅的完成了 。 所有订单都是在系统预计的配送时间之内完成的 , 现在全都堆在我家客厅里了 。 这一点看起来很容易 , 背后却要堆积数不清的资源、技术和人力 , 可能是淘宝最难以被突破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

公允地说 , 这几年 ,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见顶 , 零售行业也陷入了普遍的焦虑之中 。 从商家、品牌到投资人 , 大家都在追逐流量 , 尤其是带有“病毒传播”潜质、具备娱乐性和爆发性的流量 。 相比之下 , 淘宝被认为是只有购物功能的“流量黑洞” , 只能代表传统的货架电商 , 唱空淘宝的言论因而此起彼伏 。 不过 , 只要经常使用淘宝的人就知道 , 所谓淘宝“只有购物功能”、“只有货架电商”的说法荒诞不经 , 它的内容属性一点也不差 , 而且还在不断扩展内容性和社交性的功能 。
更重要的是 , 对于任何想认真做产品、做品牌的商家而言 , “流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 只要具备足够的预算、打出足够低的折扣 , 任何人都能在一夜之间在短视频平台拿到海量流量 , 可那又如何?拉到的新用户能有多少留下来 , 有多少对品牌产生真正的认知?如果一门生意不能在一两年、三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存活发展下来 , 那么在一夜之间取得再大的流量又有何用?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 , 比流量更重要的是“留量” , 是影响用户心智 , 是精准触达适合自己的消费者 , 是提高生命周期价值 。 消费者越是成熟 , 就越是不容易被短期风潮所左右 , 越需要商家从底层去经营 。 这也是淘宝完善经营分析工具、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原因——经营没有捷径 , 要提升ROI、提升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 , 远远不止是砸钱买流量这么简单 。 要获得确定性的高质量增长 , 除了淘宝/天猫之外 , 商家还有真正的其他选择吗?
今年的天猫双11交易额同比持平 , 没有华丽的增长数字 , 或许让人有些失望 。 但是 , 我更关心的是下面两组数据:第一是过去一年 , 淘宝/天猫净增了约120万商家 , 同比增长10% , 而且增幅远快于前一年;第二是在天猫有超过40个品牌的会员数量突破千万 , 双11期间有130个品牌的会员成交额超过1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