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为商业市场带来技术的减法与场景的加法

华为|华为为商业市场带来技术的减法与场景的加法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 , 数字化变革总是伴随着“痛苦” , 因为企业每一次转身 , 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因此谈起“变革”总让企业望而生畏 。
但数字时代 , 一旦慢下来 , 就很难再提速追赶 , 尤其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 , 不确定因素激增的背景下 , 企业更向数字化要效率 , 要走向更“快”的价值创造 , 才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这种快节奏 , 并不是数字技术的“堆砌”所能带来的 , 传统企业并非是科技公司 , 技术不是本我竞争力 , 技术要服务于业务 , 数字化能力要支撑企业场景需求和价值创造 。
尽管道理非常清楚 , 但知易行难 , 行业与技术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层“面纱” , 就如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所说 , “懂数字化的人不懂行业 , 懂行业的人对数字化的理解有差距” , 那么要如何捅破这层面纱?如何释放数字生产力?对此 , 吴辉指出 , 数字生产力就存于技术里 , 藏在场景里 。

数字化转型正在面临全新挑战 , 一个全新方法论诞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风行“由外而内”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 通常依托于数字技术 , 企业主要是因外部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 , 改变客户服务和交互体验 。
这个过程中 , 因为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 , 创新速度会变得更快 , 但与此同时 , 因为数字化让竞争的边界被打破 , 传统企业常常会发现来自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更甚于以往 。 这种感受 , 就代表着企业所处的行业 , 开始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 。
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 面对数字化转型 , 企业是从长计议、进行顶层设计 , 还是只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这需要企业进行平衡 。 如果没有蓝图 , 企业就很难去系统地规划数字化转型 , 很难实现从业务场景、商业模式到经营目标、业务流程的转变 。
第二 , CIO也发现 , 随着数字化进程 , 由办公系统走向业务支撑系统 , 再走向生产系统的过程越来越艰难;这种困难造成企业对CIO的期望值很高 , 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的支撑都不够 , 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非常薄弱 。
第三 , 即便找到技术并且有了决心 , 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 , 从组织的意识 , 到组织的形态结构 , 到全员的文化和思想方法 , 再到模式都要发生变化 , 整个组织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 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痛点 。
这些问题的产生 , 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 , 企业所要的数字化 , 与企业当下正在进行的数字化 , 是否一致 , 是否背离 , 是否能够支撑企业成功的迈向转型?
对此 , 通过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及伙伴的联合实践 , 华为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摸索出了一套数字化转型的好方法 。 这套方法包含6步:首先必须要有愿景牵引 , 而且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切入并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要找到伙伴和华为这样的原生态技术供应方 , 形成组织适配 , 再加上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 。
生产力就存于技术中 , 藏在场景里
数字化转型是创新与变革 。 华为发现 ,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有强烈的转型意愿 , 敢闯、敢试、敢投入 。 特别是高层亲自参与 , 制定转型战略和愿景 , 并分步实施落地;在过程中敢于试错 , 还能坚定不移的投入资源 , 这样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加卓有成效 。 可以说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源自于企业高层的强烈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