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中国互联网第一人的传奇( 二 )



● 建设中的辽阳石油化纤总厂 , 钱天白从筹建到建设一直参与其中
这一年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参观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 , 通过跨越两大洋的人造卫星连接(连接夏威夷和英国)发出了人类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
而此时 , 清华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刚刚研发成功“微机” , 速度刚达到百万次级每秒 , 只应用在大型科研机构 。

● 中国人自主研发的DJS系列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时 , 计算机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 , 是陌生而又神奇的 。
1979年 ,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 , 34岁的钱天白被调至北京五机部计算站(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所的前身) , 在这里 , 他才真正接触到了计算机 。
钱天白与互联网的故事这才缓缓拉开序幕 。
三、
上世纪80年代初 , 钱天白到东德出差 , 为单位引进大型计算机 。
那时的中国 , 虽然也有大型计算机 , 可与国际水平还相差很远 。
当时 , 世界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由于芯片技术的普及 , 不仅体积更小 , 运算速度也普遍达到了上亿次每秒 。

普通人自然用不上这么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 , 可对于航天、军工、船舶等领域来说 , 就是自行车和飞机比速度的关系 。
在这时期 , 钱天白第一次听说了“互联网”这个词 。
不过 , 此“互联网”非今天的“互联网” 。
那只是欧美等研究所通过CSNET(计算机科学网络)系统 , 让科学家们收发电子邮件的专用网络 。

因为工作关系 , 钱天白经常出访欧洲 , 他也亲眼目睹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
他意识到这种技术将会取代传真 , 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只可惜当时中国并没有实现与世界互联网的物理连接 , 这一等就是数年时间 。
这期间 , 钱天白一直在积极与世界互联网研究机构联系 , 为中国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不断奔走呼吁 。
1987 年3月 , 钱天白代表中国 , 应邀参加了国际互联网交流会 。
会场上突然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 这让很多外国人都十分惊讶 , 可钱天白很骄傲 , 他开玩笑地说“中国终于绑上了互联网这台战车” 。

这次会后 , 在钱天白的努力下 , 当时的东德和中国间采用CSNET协议建立了e-mail连接 。
兴奋的钱天白开始在国内筹备上网的条件 , 从建立账户到完成协议又过去半年时间 。
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 , 钱天白激动地发出中国第一封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 , 走向世界) 。

邮件收件方是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 , 令人感慨的是由于当时网络交换技术还不成熟 , 这封本该数秒内到达的电子邮件居然整整花了6天 。
9月20日 , 德方收到这封邮件 , 随即回复“Congratulations(祝贺)!”
钱天白发出的这封电子邮件对中国互联网意义重大——
它宣告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族的一员!
四、
随后数年 , 钱天白和同事坚持与国外同行使用电子邮件联系和沟通 , 小心翼翼保存着中国互联网的火种 。
这期间 , 美国建立了5个超级计算中心 , 通过网络为国防科研机构及大学提供计算和数据查询业务 , 正式掀起了国际Internet连接的潮流 。
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各种域名的注册热潮 , 1990年11月 , 颇有远见的钱天白意识到 , 中国虽然还没普及互联网 , 但终将会在其中有一席之位 , 便代表中国向国际域名组织登记注册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 。
注册是注册了 , 可中国互联网连影子都还没有 , 该域名服务器只好放在了国外运行 。
由于钱天白的呼吁和推动 , 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新生事物 , 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