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大浪逐“新”,造车“三大阵营”终有一战?

【 中国市场|大浪逐“新”,造车“三大阵营”终有一战?】2021年,汽车行业风起云涌。
华为、小米、苹果等科技巨头争先涌入造车赛道;开拓了互联网造车先河的“蔚小理”正逐步加大电动汽车“智能化”布局;国际车企也投入到电动车造车大军中。
可以说,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局中,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全新智能移动出行时代正在到来。面对行业变局,造车“三大阵营”谁能突出重围?
中国市场|大浪逐“新”,造车“三大阵营”终有一战?
文章插图
科技巨头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
最近一年,华为、小米、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先后下场造车或参与研发投资,互联网企业抢占新能源赛道一时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去年10月末,一份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内部决议在业内不胫而走。协议明确,华为聚焦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同时强调华为不造整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尽管多次声明不造整车,但华为的一举一动仍牵动着汽车市场的神经。
今年4月,极狐汽车与华为合作车型“阿尔法S 华为HI版”亮相上海车展;小康股份则与华为共同开发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相比于华为“弯道”进军汽车行业,阿里则更为直接。
去年末,上汽集团、阿里巴巴与浦东新区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出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投资规模超过百亿;今年1月,智己汽车进行全球首秀并发布了两款新车。
另一科技巨头百度也不甘落后,通过成立造车合资公司集度汽车,计划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电动汽车。
就在百度宣布造车后的同月,雷军也高调宣布“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造车。
从去年末至今,互联网巨头造车好不热闹。
“科技公司具有更强的互联网思维,能够将汽车的边界扩充得更大,传统车企应该学习。”在谈及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是否还有机会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采访人员表示。
但同时,陈士华认为,从短期来看,留给新入局者的最佳窗口期已不多。早进入者已经相对成熟,在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传统车企也在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目前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完成了油改电的过渡,是完全依托新平台开发的新产品。小米、百度等后来者在几年之后才能推出量产车型上市,已经失去先发优势。同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企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还是从软件着手,并非改造车内的体系结构,没有实现从燃油车向电动化转型的整个对产品设计体系的重塑,只是加装一些驾驶套件和应用软件体系。
“像百度、小米是做纯智能化体系,与新势力造车有一定区别,传统车企电动化做得也比较突出。因此互联网企业车辆智能化改造,目前还是利益复杂、矛盾重重。”崔东树称。
“先入局者”涌入自动驾驶市场
就在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造车赛道的同时,此前就参与到造车运动中的“先入局者”蔚来、小鹏、理想已迅速成长为头部造车新势力,正逐步加码汽车智能化。
“超越特斯拉”可以说是不少造车新势力不愿明言却实际存在的目标。
今年4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微博表示,理想汽车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明年完全可以和华为、特斯拉正面较量。
蔚来汽车官网信息显示,其自动驾驶从地图定位到感知算法,从底层系统到控制策略,拥有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Aquila蔚来超感系统,拥有33个高精度传感器,定义了量产车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全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