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分账剧第五年,影视公司分到钱了吗?( 五 )


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平台倾向于将好的创新项目投入分账赛道。“如果是市场完全没有验证过的新题材,放在几个亿的项目上,从决策层面上是不合理的。所以分账剧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希望能在大的基本盘里不断创新,探寻或者创造出新的内容品类。”
与设想中不同的是,平台在分账剧项目的参与程度,并不比自制和分账要低。 “小到道具、美术、服装,大到项目的整体品控,无论是制片服务还是营销方面的合作,平台都会提供,希望能够帮助片方解决他在制作商或者商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不过,这种参与有个前提:分账剧本身是开放的合作,影视公司仍然具有主控权。因此,平台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影视公司的“副手”。“我们秉承的是片方缺什么,我们补什么,这是个共创的过程。如果说有的片方已经很成熟,不需要我们的话,我们也不会干涉。”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宣发层面,平台介入得较早,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分账剧目前大多都采用“宣发前置”的方式,即在拍摄甚至剧本阶段,就将剧集营销的内容考虑进去,也就是“埋梗”。
在此过程中,平台提供的是一个“数据库”和“前哨”的作用。在对营销点进行前期预设时,平台会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和观众兴趣点的变化,比如新的宣传形式、新的热门话题等等,并将其同步给片方。
更长远来看,分账剧是在剧集行业内,探索TO C商业模式的新尝试。
在剧集行业中,片方与观众并不直接产生买卖行为,这与TO C模式有较大区别。一个简单的类比是电影,观众花钱买票,参与其中的合作方对最终票房进行分成。
分账剧目前介于TO B和TO C之间,它与电影的区别在于,分的并不是观众的钱,而是会员的观看时长,通过时长来计算收益。
严格意义上看,这并非标准的TO C模式,因为平台会员的购买行为很少因为某部剧而产生。基于此,分账剧给平台带来的一个潜在价值是:拉新,以及为已有会员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从而增强会员的消费体验和重复购买的意愿。
最早入局分账剧赛道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做网络电影出身。因为对他们而言, 接受TO C的新模式更加容易。田雪认为,分账剧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完全成立的,这也是奇树有鱼坚定入局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对平台还是片方,分账剧的模式都是成立的,这是一个共赢的生态。虽然新进入局还是要客观谨慎,要认清分账剧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赛道,想要持续稳定获得高回报,是很难的,需要更多尝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项目运营水准。但这个模式背后的逻辑一定是不矛盾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并且良性循环已经开始了。”田雪认为。
从TO B到TO C是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需要整个行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客观地说,目前分账赛道在整个剧集市场的占比仍然不算高。作为一个“行业新人”,它目前还处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
目前这个市场更需要的,是足够多能盈利的项目,以及足够良性的票房健康度,这是吸引更多人入局的最直接方式。分账剧市场健康发展的标志,就是不再依靠“昙花一现”的某个题材或某部作品,而是能稳定地产出盈利项目。
不过,一切剧集行业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内容的问题。这也给新入局或正在观望的影视公司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决定生死,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而对观众而言,只有更多剧集创作者开始为自己的内容负责,他们才能不被“困在”烂剧中。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