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网盘的“错与乱”

微软|网盘的“错与乱”

文章图片


工信部的一个网盘《通知》说明 , 为常年波澜不惊的网盘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保证免费用户上传和下载的最低速率满足基本的下载要求” , 这一“准则”直接推翻了目前国内网盘的主流盈利模式 。

截止到2021年12月底 , 是国内网盘企业最后的舒适期 。 整改期过后 , 国内网盘企业将何去何从?阿里等新进玩家又探索什么样的网盘格局?
“卡脖”下载速率 , 登门坎效应的企业端失调据艾媒《2020-2021》年中国个人网盘专题调研报告》显示 , 国内网盘品牌认知度最高的是百度网盘 , 以81.3%名列第一 。 从某种意义上 , 一骑绝尘的百度网盘就可以代表国内网盘行业 , 微云、115等网盘企业只能沦为others 。
通过限制下载速率 , 迫使用户开通会员获取盈利 , 这是百度网盘主要的盈利模式 。 作为一个2012年成立 , 经历了“百盘大战”存活下来老牌玩家 , 深耕网盘行业9年 , 最终只探索出了卡用户脖子的会员制收费模式 。 在此背景下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或许能一探网盘行业的现状 。
一、速率会员制 , 用户与企业的双向砒霜
云储存的成本主要分为存储空间以及宽带两部分 , 其中前者用户可以通过实体硬盘替代但不够便利与安全 , 后者用户难以接触但成本相对较小 。
在成本结构以及用户痛点的综合考量下 , 企业承担带宽成本 , 通过适当的加价向用户售卖储存空间是最合理的盈利模式 , 这也是云储存开创者Dropbox成立之初推出的盈利模式 。
以正常的商业逻辑思维推导未来 , 速率会员制本应是空间售卖制的补充 , 即在企业获得一定体量后 , 向有更高下载需求的用户推出会员制 , 企业获得更高的溢价盈利空间 。 而国内之所以“本末倒置”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的无序争夺 , 最终造成了共输的局面 。
2010年至2016年期间国内网盘企业疯狂抢地盘 , 成立仅一年的百度云于2013年发起了“百盘大战” , 率先为免费用户提供1TB免费空间 , 腾讯、360相继跟进 , 后者更是祭出了无限空间的大杀器 。
通过免费空间大的特点获得大量市场份额 , 然后再通过近乎垄断的地位探索其他商业变现方式 , 这是当时国内网盘企业的核心行动指南 。 在各大企业的市场教育下 , 大额免费空间才是网盘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用户心中扎根 , 也为此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
“百盘大战”后 , 除百度和腾讯外 , 其他大厂基本关停了网盘业务 , 腾讯也调整战略方向 , 将目标转向切入性网盘服务 , 即为QQ提供云服务 , 百度云就此一家独大 。
失去了竞争后的百度云自然开始了多元化的商业变现探索 , 但最终却发现网盘业务属于用户目的性较强的工具型服务 , 其附加变现价值极低 。
平台变现价值的高低在于用户注意度的多寡 , 当平台的功能与其用户的注意力高度重合 , 则平台就能获得更多的变现空间 。 比如淘宝 , 淘宝用户打开APP的目的就是为了购物 , 阿里就可以根据围绕着用户的购物需求探索商业变现方式 。
而网盘用户打开网盘的目的性在于将“资料”备份 , 关注点在于空间承载能力 , 空间免费 , 只需按下上传或下载就可切换后台 , 平台功能与用户注意力重合度较低 , 百度网盘自然很难展开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 甚至连广告变现都很难进行 。 付费内容、免费小说都曾嵌入百度网盘 , 但都因效果不佳被去除 。
百度网盘为了业务的造血能力 , 不得不走向了通过限制下载速率重新强行夺回用户注意力 , 以降低用户口碑的代价换取盈利的模式 。 更糟的地方在于 , 违背了网盘成本结构的盈利模式并不能让百度网盘赚取更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