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晚8点,重新定义双十一( 二 )


两个小时的抢救后 , 赵女士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 医生告诉她:熬夜血拼时情绪激动 , 加大了心脑耗氧量 , 诱发心梗 。
多年来 , 因为“双11”熬夜抢货发生健康状况 , 登上头条的新闻屡见不鲜 。
2014年11月11日 , 34岁的苏先生因通宵抢购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2015年11月12日 , 31岁的王女士因为久坐电脑前抢购持续紧张 , 腰间盘突出 , 被推进武汉市一医院 。
2020年11月12日 , 34岁的赵女士因为熬夜抢购导致左耳失聪 , 被送进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 。
……
细翻这些新闻 , 不少案例都是在凌晨4点左右出现身体不适 。 也就是说 , 从0点开始抢购 , 很多用户的集中抢购时长在4个小时左右 , 这极大程度地透支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
大家为什么这么着急地“抢”?怕抢慢了货没了 , 抢不到 。 怕抢晚了靠后了 , 发货慢 。
但购物的本质是买得舒心 。 因购物而透支身体、精神健康的“守岁人”们 , 真的得到了快乐 , 享受到了购物的便利吗?
13年来 , 双11几经变换 , 消费者们正在从仅仅追求便宜、快 , 转而追求一种高质量的服务 , 就像京东提出的那个新口号——“巴适消费” 。
“巴适消费”和“晚8点”同时出现 , 也相辅相成 , 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消费体验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勇坚认为 , 双11提前到晚8点 , 反映的正是电商作为社会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常态化表现 。 双11以前属于小众营销模式 , 需要制造话题 , 而现在已经生活化、大众化 , 就要照顾多数民众的需求 。
事实证明 , 京东调前这4个小时没白忙活 。
2021年京东双11开启后 , 10月31日晚8点开始的4个小时内 , 京东累计售出商品超1.9亿件;而截至31日22点的两小时内 , 全国超百万消费者已经收到京东双11包裹——不但不用熬夜 , 当晚就能享受到好物带来的快乐 。
0点后 , 数据明显回落 。 数据和消费体验是成正比的——大量消费者认可“晚8点”的改变 。
至此 , 中国互联网消费者开始改变十几年的熬夜剁手习惯 , 踏上了“巴适消费”的旅程 。
所以 , 抱着“白忙4小时”的决心 , 京东在想什么?
答案很显然 , 不是市场数据 , 不是同行竞争 , 也不是为了打破常规而打破常规 , 而是如何修炼内功 , 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
这样的想法也被延伸到了供应端 。
【品牌商家不再“伤十一”】
“大战在即 , 斗志燃烧吧 , 小宇宙们!”
这句入选“双11口号霸气押韵精选”的经典口号 , 就是每年双11平台商家的真实状态 。
一家女包品牌的仓库主管在受访时透露 , 他们平时的日销售量在2000-3000单 , 但每年双11当天销售量竟能达到10万单 。
这看起来是令人血脉贲张的数字 , 但商家却高兴不起来 。 10万单多数并非真正的增量 , 而是半个多月积累下来的 , 为了短时间处理好这10万单 , 商家不得不拼命打一场极度疲劳的战役 。
2018年 , 为了迎接双11 , 这家女包店不得不提前预备近6万件商品 , 同时还扩增了一间临时仓库 , 面积超过一百平 。
在这家女包店偌大的仓库中 , 储货区和打包区两大主要区域被各式女包填满 , 高度超过2米 。 “为了减少理货和发货压力 , 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 ”仓库主管坦言 。
即便提前做好准备 , 仍然不能避免双11忙得团团转 。
园区内 , 从仓库、美工、运营、客服到发货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 。 脚不沾地的工人们放弃了午休 , 分别守在货品分类、打包、封包和贴单等各条战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