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课堂上开讲智能供应链,京东Y业务部掀起“神秘面纱”

“您觉得将来供应链能实现全自动,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吗?”
“京东和沃尔玛在供应链布局战略上有什么差异?”
这是在11月7日举行的麻省理工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MIT-CHIEF)上,麻省理工学子们向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负责人刘晓恩提出的问题 。
每年一度的MIT-CHIEF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参会,议题涉及供应链、人工智能、未来科技、碳中和等前沿领域 。而这次是京东智能供应链首次受邀参会,自然引发了麻省理工学子们高度的关注 。
31天世界级库存周转,京东是如何做到的?
“供应链追求的是三点,第一点稳定,第二点卓越,第三点是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稳定的卓越 。”谈到供应链的关键,刘晓恩开宗明义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大挑战,需求结构失衡,局部交通中断,劳动力不足,商品供应紧张,企业资金链面临中断,供应链难以正常运转 。而即便在2020年初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京东借助成熟的数智化能力与完善的仓配网络,仍能够保证供应链持续运转不中断 。在今年第二季度,京东仍然能够在900万自营SKU的基础上实现库存周转天数31天,体现了极致的供应链效率 。
刘晓恩认为,在应对全球危机方面,要求供应链既要具备弹性,又要具备灵敏性 。弹性是指供应链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危机冲击下保障供应链持续运转而不中断 。灵敏性则是指供应链要具备快速感知和灵活调整的能力,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快速做出改变 。
“传统供应链模式已越来越难以应对各种商业挑战,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重新思考发展路径 。而京东的选择是使命驱动的供应链模式 。”刘晓恩这样表示 。
在刘晓恩看来,使命驱动的供应链是一种更加综合的驱动模式,不是服务于单一主体与目标,而是要对用户、员工、供应商、零售商、社区、环境等不同主体进行兼顾平衡 。供应链的决策要同时考虑对企业自身、生态系统、社会的价值创造 。
使命驱动的供应链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规避风险 。对于企业自身不可控的风险,使命驱动的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全面、更具大局观的决策,从而积极带动产业链弹性和灵敏性的加强,有助于灾难后的经济恢复 。对于企业自身可控的风险,使命驱动的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到自身消极影响的源头,通过更加合理和全面的决策去减少风险发生,促进企业积极发展 。
京东自2016年成立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致力于通过数智化实现供应链成本、效率、体验的持续优化 。京东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将供应链诸多环节进行规则化、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逐步升级,打造了C2M智能制造、品类与供应商管理、价促管理、库存管理、履约管理的五大业务板块,并通过数据开放、流程开放、能力开放、战略协同,打通产业链全链路协同,助力生态伙伴供应链能力提升 。
京东与沃尔玛、达达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供应链生态伙伴合作 。用户在京东到家APP上下单,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打通的智能履约系统将订单分配至最近的沃尔玛门店,最终由达达快送完成订单的配送 。合作覆盖沃尔玛超过380家门店、5000种SKU,为用户带来一小时达的极致购物体验 。
京东与海信的协同目标则致力于将90%以上的订单通过计划驱动的智能补货来生成 。通过对计划协同、采配退数据协同、库存布局优化等供应链深度协同,最高优化了相关品类的库存周转天数9.9天,降低滞销库存27.6%,以及提升现货率4.2%,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