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Facebook 对元宇宙做了什么?( 五 )


可是对于 VR / AR 而言,它确实多年未见起色,但从业者始终没有集体放弃它,顶多是维持现状,仍在等待时机。而收购了 Oculus 的 Facebook 以手里的资产为基础,更是坚定认为 VR / AR 是大方向,它和 HTC、英伟达等的强力背书,一直是其他中小厂商在漫长的冬天里坚持的一个动力来源。
一个概念从雏形到成熟需要时间,只是对于 VR / AR 来说这个时间显得过于漫长了一点,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回顾一下“平板电脑”这个品类。微软在 2001 年首次推出运行 Windows XP 的“平板个人电脑”(Tablet PC),概念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却有一个不成熟的交互,直到 2010 年 iPad 出现才彻底确定了这一品类应有的形态。苹果自己在 1992 年也做过“牛顿”(Newton),那是一个单色屏幕,缺乏生气和动态,只有功能堆叠,使用笔进行交互的产品,比微软的平板电脑更为失败。从“牛顿”到 iPad 用时 18 年,从 Tablet PC 到 iPad 则用了 9 年。
如果你回头看 iPad 的电容屏多点触控,跟微软的平板相比,没有本质上的范式变化,而只是改良了其中的一个环节。乔布斯认为人最方便使用的交互工具是手指,而不习惯带着一支笔去操作,所以他就把笔改掉了,这也促使 iPad 的所有界面和交互都围绕手指指点而设计。此后笔、鼠标、键盘在 iPad 的回归也只是用于比较精密的操作,而不会有某个步骤是不能用手指来替代完成的。
以多点触控为基础的平板电脑形态确定后,虽然 iPad 每一代的价钱都水涨船高,但一方面这没有影响到它的销量和占比,另一方面其它同样是多点触控的安卓平板,乃至 Windows 二合一电脑都在不同的价位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该品类的总体售价降低了。
这种小型改良获得巨大进展的故事说明,接下来如果 VR 头显能出现一些革命性的改良,使得它的可用性大为提升,那一定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现有路线为基础进行改动。一旦具备了普及的条件,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普及的过程。引发工业革命的瓦特是“改良”而不是从头发明蒸汽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微软在 Tablet PC 推出时做了大量市场推广工作,尽管最后成效一般,但这最终带动了其他厂商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最后由苹果完成关键的进化。正如同 Meta(Facebook)现在所做的,它作为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之一进入这个领域,并导致微软等其它厂商也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最终“摘桃子”的不见得就是 Meta(Facebook),也许是微软,也许是英伟达或别的什么,但果实最终成熟的可能性又大了一分。
librFacebook 对元宇宙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所以这个过程可长可短。现在的问题是,显然我们已经给了 VR / AR 太多的耐心,但它还是很原始。这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个过程只会变得更长,我们不能再期待像过去 10-20 年那样实现快速的技术进化。
这主要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分两大块,一个是国与国之间的层面,一个是一国之内的层面。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科技互联网企业长于面向消费者改造产品,打磨用户体验,做好市场运营,提效降本规模化。而硅谷的科技企业则擅长做基础研究,寻求关键算法和原理的突破。两者其实本可以优势互补,各自寻求很好的生态位,并不是说中国不做基础研究就必然低人一等,怎样将技术转变为产品,推向市场,同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从中国抄袭”(Copy from China)。
可是,由于中美之间的争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和硅谷自由交流不说,可能在未来还必须面对选边站队的问题。假设华为没有受到制裁,海思现在仍是全球排名靠前的芯片设计公司,加上丰富的手机制造经验,可以让他们在消费电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而华为自然也可以是 VR / AR 技术的一个有力参与者,也可能在人们认识到“元宇宙”是大方向的前提下,凭借优质的终端设备成为新时代的大赢家。但这一切现在只是一个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