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新尝试:捐钱?不如捐技术( 五 )



诺尔康神经刺激科学重点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黄穗|腾讯会议

数据显示 , 在中国 , 听力言语残疾人口达到 2780 万 , 每 1000 个新生儿中 , 就有 1-3 个像阳光这样是先天性耳聋患儿 。 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机会通过人工耳蜗重拾听觉 。
费用太贵了 。 2003 年 , 阳光的手术费就超过 20 万 , 当时只有进口品牌可选 。 为了让阳光打消顾虑 , 爷爷奶奶从来没跟他提过钱的事情 。 如今 , 国产人工耳蜗的费用在 8 万左右 , 进口产品则是 10 万年到 30 万不等 , 也有更贵的 。
所以 , 降本增效带来的更大利好 , 是可能用更低的价格 , 让听障者体验到功能更全面、更先进的人工耳蜗产品 。
2021 年 9 月 26 日 , 这天是国际聋人日 , 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中国聋人协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 , 在深圳举办了「天籁行动」升级发布会 。
天籁行动发起于一年前 , 旨在向公益开发者、设备厂商、NGO 等机构免费开放腾讯会议的天籁音频 AI 技术 , 解决听障群体的无障碍问题 。 与诺尔康公司的公益合作 , 也成为了这个行动的一部分 。
这天 , 黄穗作为嘉宾上台分享 , 展示包含直连手机功能的新一代人工耳蜗产品 。
在二十分钟的演讲里 , 他用一段视频展示了一位听障者如何通过蓝牙将耳蜗与手机直连 , 连接后又是如何便捷地打电话、刷视频 , 就像正常人一样 。
接着 , 黄穗说 , 「这个功能其实早就该做 , 只是我们把这步迈出去了 。 」


06
「我想听见完美的声音」


为了寻找声音 , 13 岁的阳光也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
那时 , 互联网还不发达 , 他没法查到关于植入人工耳蜗更多的信息 , 不清楚这可能会有什么后遗症 。 他害怕 , 但他太渴望恢复听觉了 , 太渴望知道完美的声音是怎样的 。 于是 , 他决定做手术 。
实际上 , 佩戴人工耳蜗只是开始 , 听障者要想实现从「听见」到「听懂」 , 还必须长期的康复训练 。
阳光的职业身份其实是一名从业十年的听力康复师 。 他每天的工作从早上八点半开始 ,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 大概每一个小时辅导一位听障者 。
阳光最小的学生十岁 , 最大的六十多岁 , 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听觉习惯 , 教他们如何发声 。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 需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 康复周期从半年到一年不等 。
有的孩子先天性失聪 ,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上学才植入人工耳蜗 。 这样的小朋友可能不清楚如何正确发音 , 不知道什么声响对应的语义是什么 。 这些都需要康复师言传身教 。

正在进行康复指导的阳光

阳光有时会让孩子摸着他的喉咙 , 感受发音时吞吐气息的状态 , 接着一个词汇 , 一遍、两遍 , 甚至是十遍的重复 。 家人有时也得陪在身边一起学习 。
这是听障者重建语言能力的过程 , 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反复训练积累听觉阅历的过程 。 有学员跟阳光说 , 太难了 , 想放弃 。 也有学生说过 , 没意思 , 不想活了 。
这个枯燥与反复的康复过程 , 科技能有什么办法优化它么?黄穗提到了音频技术领域的研究趋势 , 「如何将人的感知与算法更有效的结合 。 」
他举了个例子 , 正常人之间的耳语 , 悄悄话 , 对听障者而言 , 可能很难识别到其中的情感含义 。 过去 , 我们从言语识别率和声音质量来考核一款人工耳蜗的优劣 。 未来 , 除了准确识别 , 能否利用技术 , 为听障者解析出更多声音里的体验 , 才更重要 。
每次听到学员说出消极的话 , 阳光就会想起自己的康复经历 , 想到「康复本身是没有失败的 , 但是你放弃了 , 就太可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