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新尝试:捐钱?不如捐技术( 四 )



腾讯天籁实验室总经理商世东|腾讯会议

对于这些情况 , 他们当时隐约感觉自己沉淀多年的音频处理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 只是哪些技术合适 , 通过怎样的产品功能解决 , 他们却不清楚 。
就像拿着锤子找钉子 , 2020 年初 , 他们联络了多家人工耳蜗厂商 , 对方要么是研发能力不足 , 要么是开发需求不匹配 。 后来经人介绍 , 他们找到了黄穗 。
当时 , 黄穗关于场景识别技术的研究遇到了瓶颈 。 第一次见面 , 他最开始只是试探性地询问 , 「能不能在提高识别成功率上帮帮忙」 。 没想到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
「腾讯会议也有开发场景识别技术 。 」
「那涉及复杂环境下声音的降噪技术呢?」
「这个技术点也可以开放……」
聊着聊着 , 双方都有些兴奋 , 当天就定下了两个合作方向:除了场景识别技术 , 还希望开发一款 App , 利用手机更强大的处理能力 , 对采集到的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 , 再通过蓝牙传输到人工耳蜗 , 改善听觉效果 。

腾讯天籁实验室与诺尔康的合作方案

腾讯天籁实验室总经理商世东告诉极客公园(ID:geekpark) , 这场合作中最难的部分 , 是思考如何将技术能力、行业经验、用户体验真正结合在一起 , 「其中有许多未知和不可控 。 」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 , 腾讯天籁实验室的技术没法直接复用 , 必须针对听障者的使用习惯、听觉限制等情况做优化 。
比如 , 降噪算法的优化 。
商世东回忆 , 针对环境声的降噪需求 , 团队就想 , 是不是把噪声降到最低 , 给听障用户一个最纯净的声音体验 , 才是最好的 。 按照这个想法 , 他们给黄穗提供了一版算法 。
拿到算法 , 黄穗将其加入到正在研发的软件中 , 并给到用户实验 。 用户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 , 不少人表示 , 这种声音太失真了 , 听着很不舒服 。
腾讯天籁实验室这边才意识到:「过度降噪却可能导致声音结构的损失 , 带来失真的听觉体验 。 」于是再次针对算法进行优化 , 最终实现了降噪和声音保真的平衡 。


05
把做公益的理想 ,
落实到细节


在这场公益合作中 , 黄穗像是一个产品经理 , 他在一线与听障用户接触 , 挖掘问题 , 收集需求 , 形成可行的产品方案 。
腾讯天籁实验室则像是研发 , 收到产品需求后 , 在自己的技术武器库中挑选出成熟的趁手的进行打磨改造 , 最终实现技术的公益转化 。
每当跟腾讯天籁实验室有重要对接时 , 黄穗心里都「挺忐忑的」 。
黄穗回忆 , 第一次见面前:「对腾讯的技术实力不担心 , 就是不知道他们合作的诚意有多少 , 开放的程度有多大」 。 后来聊得很契合 , 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了大半 。
随着合作的深入 , 让黄穗忐忑的点则在于腾讯是否有持续做这件事的驱动力 。 毕竟 , 这项工程耗时费力 , 腾讯团队本身也有自己的主营业务 。
腾讯天籁实验室这边 , 所有同事都是兼职参与 。 不同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接不同的算法工程师 。 他们每隔一两个礼拜就要开会碰一次 。
黄穗说 , 「腾讯内部每个团队都很积极在推动这次合作 。 他们有时候还会来问我们的进展 。 他们也真的在不计成本地和我们对接调试 , 直到产品有了最佳状态 。 」
持续投入最终给到了这次公益尝试正反馈 。
黄穗提到一个最直接的效果 , 就是提高人效 , 避免在研发上重复造轮子 。 「算法训练是腾讯天籁实验室的强项 , 他们可能一两天就能把算法训练得很好 。 如果我们自己做 , 还要专门招聘一个工程师 , 成本非常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