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特斯拉"产能地狱"往事:分歧、落地、陷阱、重塑( 三 )


最夸张的一次,由于零件输送出了问题,让100辆走下特斯拉生产线的汽车,全都没安装上右侧大灯。
全线自动化问题百出下,Model 3的产能爬坡进度一再被拖慢。
最初(2016年),特斯拉承诺在2018年客户都会收到新车,但事实上,2017年下半年,特斯拉一共只交付了2685辆车。
2018年4月份,马斯克宣布“Model 3的交付将延迟6到9个月”。依靠全线自动化提高产能的尝试,宣告失败。
那么,听起来明明更高效的“全线自动化”,为何行不通呢?
这一定程度上归咎于,自动化生产存在技术壁垒,机器并非适合所有类型的工作。
众所周知,一辆汽车生产出来,需要经过冲压、焊接、喷漆、总装以及质检一系列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整个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都较高。而总装和质检环节,传统汽车厂商一般采取人工操作。
特斯拉希望后面这两个环节,也用机器替代人工。
产能|特斯拉"产能地狱"往事:分歧、落地、陷阱、重塑
文章插图

但事实上,在这些环节,相比人工的灵活性,机器的执行性和准确性很难把控。
比如,特斯拉曾试图用机器人,将玻璃纤维垫子粘合在电池组的顶部。但机器总是问题百出,或是没能拾起垫子,或是把垫子放置在错误位置,特斯拉最后不得不砍掉了这项流程。
就连最简单的拧紧螺丝动作,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也远低于人类。
特斯拉最初使用机器人安装Model 3的座椅。但是,在拧紧座椅的固定螺栓和连接座椅的供电线时,这些机械动作缓慢且一致性差。
而与机器缓慢的工作效率相反,为了让一个机器人准确地引导螺栓穿过一个孔,固定后刹车的部分组件,可能需要特斯拉工程师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除了在该人工的地方强行自动化,导致效率更慢之外,特斯拉工厂还存在该自动化的环节,根本不自动的情况。
如上文曾提到的专供Model 3的锂电池21700,虽然性能更佳,但是把数千个电池组装在一起的自动化生产线,根本做不了。有一些环节必须要人工来解决,导致电池生产速度很慢。
更严峻的是,全线自动化生产下,若某个环节的程序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整体关闭再重置系统,整体生产进度就要停下。
马斯克曾有过凌晨3点还在带领工程师抢修传感器故障的经历。
当时,由于搭载待喷漆车体的载具从油漆间出来的速度太快,传感器无法识别,使得即使一切正常,也会触发传感器导致生产中断。
最终,在传感器程序调试过程中,特斯拉的工人们只能守在生产线旁边,一遍遍按下“确定”按钮,来保证生产进行下去。
残酷的现实,把硅谷极客的技术理想碾得粉碎,而更让马斯克沮丧的是,特斯拉的财务状况也受到了拖累。
一方面,交付日期延迟,导致销售所得的收入进账缓慢。
与此同时,产能不足,又导致分摊到每辆车的成本高了起来。2017Q4特斯拉平均单车折旧/摊销大幅增加至1.91万美元。
产能|特斯拉"产能地狱"往事:分歧、落地、陷阱、重塑
文章插图

收入不足,成本高企之下,特斯拉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下图,2016Q4-2018Q2,特斯拉的毛利率、净利率大幅降低,现金流状况也极其紧张。
产能|特斯拉"产能地狱"往事:分歧、落地、陷阱、重塑
文章插图

爆出内忧的同时,一再被推迟的交付日期,也耗尽了投资者的信心。
2018年3月,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特斯拉的企业家族信用评级从B2下调至B3;同年4月,高盛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客户抛售特斯拉股票;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成为被做空最多的美股股票,股价大幅度下跌。当年5月3日特斯拉财报发布后,股价大跌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