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领域学小米,很危险

在家电领域学小米,很危险
文章图片
花钱买的大屏冰箱 , 却自动播广告 , 让消费者在家里享受电梯间待遇 。
云米冰箱这个神功能引起众多消费者吐槽 , 和智能电视的强制30秒开机广告一样惹来巨大争议 。 而云米冰箱背后 , 正是曾经前途光明的智能家居新秀、小米生态链佼佼者云米科技 。
从出生之日起 , 它就带着深深的“小米模式”烙印 。
01、像竹子一样成长
2014年 , 小米正在推进和美的12.66亿的战略合作 , 陈小平时任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技术副总兼电饭煲公司总经理 。
合作达成前后 ,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率领团队拜访美的集团 , 与陈小平不期而遇 。
彼时陈小平已在美的集团工作了15年 , 从基层一步步走到高管位置 , 对许多家电门类都形成了深刻见解 。
闲谈间 , 刘德与陈小平聊到当时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净水器产品都存在漏水问题 。 刘德认为 , 漏水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级痛点 , 如果能将其攻破 , 小米就能打进净水器产业 。
陈小平突然对刘德说道:“德哥 , 你来投资我吧 , 我来干 。 ”
尽管陈小平并没有净水器研发经验 , 但毕竟是一位有15年家电从业经验的老将 , 刘德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投资 。 云米科技就此在2014年5月成立 , 成为了小米智能家居版图中的一个螺丝钉 。
在家电领域学小米,很危险
文章图片
净水器行业基本上每五年会进行一次革新 。 但另一边 , 云米几十人规模的创始团队并没有净水器研发经验 , 如果不能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 就极有可能被市场迭代的速度抛下、错失风口 。
这样的焦虑之下 , 陈小平带着一帮员工商讨出三套技术方案 , 并选定了“三押”的策略 。 由于云米承担不起失败后从头再来的风险 , 研发人员“咬牙”同时推进三套方案、平行试错 。
几十位员工加班加点之下 , 云米代工的第一代小米净水器在2015年7月正式亮相 , 前后仅花费一年多时间 。
这种紧追产业风口的做法 , 恰恰贴合着雷军早期提倡的风口论:“创业 , 就是要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顺势而为” 。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这本书中写道 , 小米净水器采用了创新的“集成水路”设计 , 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专利 , 其中包括100多项发明专利 , 零部件的创新率达到90%以上 , 被誉为推动了整个行业五年一次的大革新 。
此外 , 这款净水器定价1299元 , 售价远低于当时市面上的同类产品 , 比如售价2499元的美的净水器、售价2999元的沁园净水器 。
凭借良好的使用体验和低廉的价格 , 云米一战成名 。
但短短六年之后 , 消费者对云米的印象大反转:从科技感十足的净水器新贵变成了“恰广告烂钱”的大忽悠 。
目前 , 各类论坛上对云米产品的投诉数不清;2021年至今 , 公司股价已经跌去了7成、在5美元左右徘徊;最近的冰箱广告门 , 又让云米被鞭挞了一波 。
在家电领域学小米,很危险
文章图片
(云米5G互联网冰箱)
刘德以前喜欢用“竹林效应”来形容小米和生态链企业的关系 。
“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更像竹子 , 只要时间对 , 一夜春雨就能长起来 。 ”
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在生长初期 , 以小米的模式、流量和渠道为依托 , 互相蔓延生长 。 许多企业的确是像竹林一样 , 一夜之间成长起来 。
但竹林生长虽快 , 却娇气 。 竹子的根通常横向生长 , 而非向下扎根抵抗风雨 , 且入土较浅 , 后期成长更慢 , 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都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