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自由”怎么这么难?( 二 )


【|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自由”怎么这么难?】很多人上班的时候很忙 , 工作状态下更多地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 下班时间又比较晚 , 就倾向于通过推后睡眠时间来争取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 孙伟说 。
睡眠诚可贵 , 自由价更高 。 杨静说:虽然知道睡眠很重要 , 但是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 舍不得只用来睡觉 。
通过延迟睡眠 , 重新获得对时间和自我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 这是源于对白天缺失的时间自主权的补偿心理 , 可以给人一种满足感 , 也是一种宣泄压力的出口 。 张驰说 , 虽然如此 , 还是应该通过提高效率 , 在生活中多创造一些自己能够控制的、自由的时间来释放情绪 , 避免把宣泄都放到睡前 。
牺牲睡眠换来的自由时间 , 也暗中标记着价格 。 人们为了适应地球自转24小时的昼夜节律 , 形成了白天工作学习 , 夜间睡眠的生活方式 。 当人体的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同步时 , 对身体最好 , 工作效率也最高 。 反之 , 当人自身的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不一致时 , 就会容易诱发各种睡眠觉醒障碍 , 产生精力不济、身体机能下降等问题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赞告诉采访人员 。
不少上班族喜欢熬夜之后 , 选择休息日再睡一个长觉补欠下的‘睡眠债’ 。 但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明 , 过去欠下的‘睡眠债’可以通过事后长时间的睡眠来弥补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郭雨萌说 。
深睡眠一般集中在上半夜 , 特别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个区间 , 把这两个小时熬过去了 , 深睡眠的比例下降 , 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 孙伟解释 , 经常变换作息时间也容易打破自身的生物钟 , 生物钟一旦紊乱 , 偶发性的失眠就可能发展成经常性的失眠 。
工作、学习、娱乐、社交……为什么睡眠更容易成为被牺牲的选项?睡眠剥夺不像感冒、发烧等具有即时性表现 , 它的影响更多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 今天没好好睡 , 忍一忍过去了 , 好像也没什么 , 但实际上危害已经存在了 。 长期睡眠剥夺会造成细胞的氧化应激 , 加速细胞衰老 , 造成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异常等问题 。 人体虽然有代偿能力 , 但随着年龄增长 , 代偿能力减弱或者慢性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了 。 为此 , 尹国平呼吁 , 丰富多彩的生活还需要以健康良好的身体为支撑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认为 , 如果能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去看睡前娱乐 , 也不失为一种帮助睡眠的方法 。 但如果发展成一种强迫症 , 不看完手机不打完游戏就不睡觉 , 就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干预了 。
睡眠自由有多难
睡眠对很多人而言 , 正成为一件努力才能达成的事 , 睡眠自由也成为一件奢侈品 。 什么时候能不赶论文踏踏实实地睡一觉 。 合理的睡眠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是高文对睡眠自由的理解 。
时间不够、工作压力、社交安排、娱乐活动、心理状态……限制睡眠自由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
睡眠问题也许是结果 , 也许是原因 , 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 , 睡眠如果不能被满足 , 会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综合问题 。 孙伟说 。
睡眠自由归根到底是管理时间的自由 。 张驰认为时间管理是个性化的 , 但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有效管理的基础是不变的 。 提高心理的灵活性和弹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等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 不压抑、不焦虑 , 才有能量去管理自己的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