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体面人”俞敏洪,要步罗永浩的后尘了?( 三 )


俞敏洪并不喜于扩张、并购一类的资本运作 。 新东方刚成立两年时 , 学生就已经发展到1万余人 , 于是俞敏洪拉来了同学徐小平和王强 , 组成“三驾马车” , 一同创业 。 但即便如此 , 公司仍长时间驻守在北京 , 直至2000年才开始走向异地 。
这一点也体现在新东方的IPO历程上 。 天眼查显示 , 与一众在线教育机构在上市前就大手笔融资不同 , 新东方迄今为止的唯二两次融资经历 , 即是在美股和港股的两次上市 。

不过 , 资本市场还是愿意接纳新东方的 , 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 , 上市之初 , 新东方的股价都曾一路飙升 。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 两次上市后新东方的市盈率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 , 就涨至超80倍 。
俞敏洪无所适从 , 新东方上市一年后 , 其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两个后悔 。 第一后悔是把新东方做这么大 , 第二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 ”
“开始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想上市的 。 但当时面临着竞争的问题和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 , 当时全世界的资金都在找中国的投资项目 , 而很多基金已经开始找到了教育领域 。 万一真有一家外语培训机构比新东方早上市了 , 那么从竞争和资金上来说 , 新东方将会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 。 ”俞敏洪称 。
其还补充道:“内在的推动更厉害 , 因为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 大家都拿了新东方的股权 , 股权变现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 能一下子拿到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需要承担太多后果 , 那当然是大家很愿意希望的 。 ”
但归根结底 , 俞敏洪认为 , “做教育”和上市是有一点冲突的 。 一家好的上市公司 , 要做到收入、利润、人数等各方面增长 , 但对于教育机构来说 , 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于其教学质量 , 而非学生每年增长了多少 。
俞敏洪没想到 , 后来在线教育会以包围之势 , 将教育行业的竞争演变为群雄割据战 , 甚至自己也不得不下场参与消耗战 。 财务数据显示 , 新东方在线的销售费用由2016年的1.01亿元直线升至2020年的8.72亿元 。

于是 , 在2020年12月的第十届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中 , 俞敏洪高呼:“对当今培训教育行业来说 , 让这么多人投身进去 , 甚至把身家性命去砸进去的 , 最重要的原因绝对不是教育初心 , 而是资本、科技、人才、模式 。 ”
他还表示 , 教育行业永远不会有人“一统天下” , 所以“拼命地投入竞争 , 其实没啥意思” 。 自己对新东方在线的要求很简单 , 少投入 , 降低获客成本 , 每年增长30%-50% 。
不过 , 这样一位“教育家”一路走来 , 也伴随很多争议 。 讲述新东方“三驾马车”创业故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 , 王阳(原型王强)曾描述成东青(原型俞敏洪)为“现在在公共场合基本不说人话 , 他让我恶心 。 ”尽管俞敏洪特意为此发文澄清 , 但从现实中的一些案例来看 , 这句话也并非空穴来风 。
2014年 , 在线教育刚刚兴起之时 , 面对互联网大厂和华尔街英语等后起之秀的夹击 , 俞敏洪曾宣布对外“闭关” , 以解决自己2013年将五分之四的时间都用在应酬、社会活动和对外演讲的问题 , 他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身上 。
然而 , 此后的每一年 , 俞敏洪都频频活跃在各大活动现场 , 并且依旧“口无遮拦” 。
他曾就北大校长读错字一事批判道:“北大的今天在衰退 , 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国际教育目前还处于失败阶段 。 ”也曾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吐槽阿里、拼多多、腾讯赚低级趣味的钱 , 还曾因“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说法遭到广泛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