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体面人”俞敏洪,要步罗永浩的后尘了?( 二 )


7月23日一份双减文件的公布 , 为教培机构释放了清晰的信号: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 严禁资本化运作 。
一个万亿市场就此坍塌 , 而新东方在此次风波中受损惨重 。 2月18日以来 , 新东方港股股价跌去九成 , 市值蒸发超2300亿港元 , 另据近日胡润发布的2021年富豪榜 , 俞敏洪的财富在一年之内缩水了185亿元 。
重压下 , 教培机构们艰难求生 , 而作为其中的代表 , 新东方的一举一动自然吸引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新东方的未来并不明朗 。
9月17日 , 俞敏洪在内部高管会议上表示 , 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 , 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

同时 , 会议还披露 , 原本计划在8月底裁员4万人 , 但截至9月中旬裁员还不到1万人 。 有参与会议的高管称 , 到年底裁员人数将超4万人 。
10月 , 新东方旗下新东方在线发布公告称 , 决定在今年11月末之前 , 停止经营内地从幼儿园到九年级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K9业务) 。 须知 , 2021财年 , K12教育分部占新东方在线总营收的55.5% , 而近两个财年 , K9业务占K12教育分部的58%至73% 。
事实上 , 虽然人们从出国留学考试培训开始熟悉新东方及其品牌 , 但中小学生已经是其最大的客户群体 。 2021财年 , 新东方K-12教育有331.5万人次学员付费 , 而大学教育的付费人数为57.3万人次 。 瑞银7月底的研究报告显示 , 中小学课后辅导业务占新东方2021财年收入的80% 。
而在线教育风口的来临 , 在不断推高业内获客成本的同时 , 也让新东方在线等老牌机构被裹挟其中 , 投入巨资 。 令人唏嘘的是 , 没等龙头们熬到凭借庞大用户规模优化商业模型的那一步 , 行业就已经轰然倒塌 。 近三个财年 , 新东方在线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近25亿元 。
变革时期 , 新东方要如何脱困?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将校外培训机构可选择的转型方向概括为四类:“第一类是素质教育 , 面对的用户群体相同 , 增加产品即可;第二类是做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等成人业务;第三类是通过投资并购快速切入教育的其他细分领域;第四类则是完全进入全新的教育之外的领域 。 ”
具体到新东方 , 其在拓展素质教育方面已经有了不少行动 , 如北京的新东方已经成立了素质教育成长中心 , 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个板块 。
而在研学游学、成人培训、对公领域 , 新东方也均有所布局 。 公司还投资成立了北京私库云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远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 经营范围分别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职业中介活动等 。
不过 , 市场也有不少看衰的声音 。 在素质教育市场的一些“原生选手”看来 , 这个品类分散的市场注定是一门较难标准化且门槛相对较高的生意 , 当下的学科类巨头在短期内也并不具备快速突破的能力 。
职业教育在市场规模方面 , 与此前的在线教育亦存在不小差距 。 据艾瑞咨询 , 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1415亿元 , 预计2022年将突破3900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此前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 , 2025年更是将达8000亿元 。
俞敏洪下一个赛道是直播带货?
新东方在泥沼中挣扎之际 , 外界有不少人将目光对准了俞敏洪 。 创业近30年来 , 其一直是公司的灵魂人物 , 并且早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很久 , 俞敏洪就曾在讲话中提及后悔让新东方上市 , 并猛烈地“抨击”了在线教育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