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出道 智能建造开启实战模式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这是来自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数据。
上述数据说明,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而在各行各业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的环境下,机器人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这一发展趋势,龙头房企碧桂园在三年前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以及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开辟了一条高科技领域的新赛道。。
截至2021年10月底,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422项,获授权1543项;相关研发产品相继斩获中国专利奖、IF设计奖、红点奖、红星奖、金芦苇奖等众多奖项。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51款,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其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今年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开启市场化应用的第一年,博智林机器人研究院负责人以及项目相关负责人,向和讯房产分享了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机器人效能的“加速度”
截至2021年10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8个省份近120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450万平米。
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做出如此成绩,让外界看到了碧桂园地产业务之外的“效能”。
其中的秘诀,在博智林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严启凡那里,总结为两点:
首先,人才是第一位的,博智林从全球各地招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过来,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团队,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优秀人才。现有研发人才超2500人,平均年龄仅30.7岁;
其次,核心技术必不可少。博智林现已搭建系统化的研发、制造、应用体系;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共享技术上共有45款,针对建筑机器人八大核心系统(伺服、传感器、导航系统、视觉算法、机器人管理软件等)实现了全覆盖自主研发,其中导航、视觉、多机调度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从科研研究所转型到企业的严启凡,认为从事建筑机器人行业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解决了建筑工人干脏活、干累活、干危险活的行业痛点。
其实,这些痛点恰好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研发聚焦的三个核心要素: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共同推进提升建筑施工综合效益。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如测量机器人,工效为人工的2至3倍,测量精度在±1mm内,作业效率与测量准确率大大优于人工;混凝土施工机器人产品线由智能随动布料机及地面整平、地面抹平机器人组合而成,通过联动施工,整个混凝土班组人员可由原来的12人减少至8人。
严启凡透露,博智林每一款机器人,都会先建立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之后再联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一同制定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现在大概有10多款机器,有一部分已经发布了,有一部分是还在上报过程中。”
对于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严启凡畅想了三个目标:百分之百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体系化建设,即不只是做一个机器,而是建设一套可普遍适用的建筑机器人体系。
建筑|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出道 智能建造开启实战模式
文章插图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智能制造工厂
在反复试验中不断完善
不过,规模大了,项目多了,到底如何保障机器人在不同项目的应用性与适用性,也是研发团队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