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双11”营销短信狂轰滥炸 涉嫌侵犯消费者安宁权( 二 )


“我爸妈年纪比较大了 , 平时用短信比较少 , 收到的垃圾短信多了会感到很烦躁 , 他们跟我抱怨过好多次了 。 ”田桥说 。
为此 , 田桥特别留心短信的退订问题 , 她发现这些短信基本上还是留有退订方式的 , 即回复“N”或“TD”等字母 。 但实际上 , 退订不是每次都管用的 , “我印象特别深刻 , 有几家店我回复了退订之后 , 还是能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 。 不仅搭进去短信费 , 还不见成效”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信息 , 近年来 , “双11”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现象 , 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 , 且衍生出大量相关消费金融类垃圾信息投诉 。 特别是平台“默认”注册用户同意直接发送促销信息 , 平台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发送营销短信等问题较为突出 , 明显侵害消费者权益 。
面对层出不穷的营销短信 , 网友们调侃道:“今天收到的促销短信保守估计上百条”“‘双11’也‘内卷’了吗 , 今天被短信轰炸的同时竟然还接到了电话”……
天津的唐女士经营一家网店 , 她告诉记者 , 群发短信是需要付费的 , 费用不低 , 规模不大的个人店铺一般还不太舍得花钱去发短信、打电话 , 通常都是比较大的品牌旗舰店愿意花这笔钱 。 多位受访者也证实了其说法:收到的短信和电话 , 一般都是较为大牌的美妆、护肤品等商家发送的 。
短信没停电话又来
侵犯消费者安宁权
采访过程中 ,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抱怨道:短信轰炸也就罢了 , 现在一些商家开始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推销 , 直接点对点联系 , 如此骚扰令人头疼不已 。
10月28日 , 田桥收到了某护肤品旗舰店的来电 , 电话中 , 充满磁性的男导购热情地感谢田桥对其品牌的支持 , 随后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该品牌“双11”的优惠活动和热销产品 , “期待您的光临” 。
这已经是田桥最近接到的第3通营销电话了 。 这3通电话分别来自3家不同的护肤品店铺 , 接通后对方都是声音富有磁性的青年男子 , 营销话术也大同小异 。
从短信到电话 , 田桥感到十分无奈:“一看是陌生号码 , 我还以为是快递或者其他重要电话 , 结果一接竟然是××品牌的营销电话 。 电话还不能像短信那样选择退订或无视 , 真的太烦了!”
【电子病历|“双11”营销短信狂轰滥炸 涉嫌侵犯消费者安宁权】事实上 , 每逢促销节点 , 电商平台及一些商家过量的短信、电话营销 , 已成为消费者的一大痛点 。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舆情监测期内 , 共收集有关广告短信类负面信息近6.5万条 。
报告称 , 广种薄收式的短信轰炸技术含量低、骚扰频次高 。 事实上 , 这种低成本制造“信息垃圾场”的短视行为就算偶有收益 , 其“变现”能力也相当有限 , 更多的还是惹人烦、讨人厌 , 最终也必将遭人弃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认为 , 短信、电话营销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载体 , 本身没有“原罪” 。 营销短信发展到如今“人见人厌”的地步 , 主要在于发送行为并未建立在消费者知情和同意的基础之上 。 消费者相对于平台和商家 , 往往显得十分被动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韬律师告诉记者 , 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营销本身并不违法 , 但如果未经用户同意或超限、超范围发送营销短信 , 则属于违法行为 , 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宁权 。
张韬说 , 民法典中将安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进行了规定和保护 ,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外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 , 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 “这种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过度营销的行为 , 还可能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相关权益和隐私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