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联网普及以来|数字技术打开媒介无限想象空间( 二 )


VR、AR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会带来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交叠的新体验环境 。 正在兴起的“元宇宙”概念 , 正是强调了这样一种虚实混合、真假难辨的新环境 。 这使得传播中的“体验”变得更为重要 , 甚至体验本身也可能变成一种传播 , 这种体验中的身体参与、身体互动 , 也会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
“人肉终端”带来的另一个结果 , 是人与自我对话的加强 。 可穿戴设备使人对自身的物质层面(身体状态、运动等)和精神层面(如情绪与心理状态等)状态有了更多自我观察、检视的机会 。 这可能会引起人对自己的物质化状态的更多关注 , 促进“精神自我”与“物质自我”的对话 , 以往主要在人的身体内部发生的“自我传播”开始外化 , 并且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产生互动 。 可以预见的是 , 以往传播学领域很少被研究的“自我传播” , 也会成为一种显学 , 它会从一个方面推动传播研究范式的变革 。
自互联网普及以来|数字技术打开媒介无限想象空间
文章图片
万物皆媒
除了使人成为媒介外 , 新技术也正在全面拓展媒介的含义 , 物联网中的各种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汽车等 , 都会成为新的媒介 。 人们会与这些新媒介产生新的互动关系 , 这些互动会影响到人们对环境(从大的社会环境到小的家庭空间环境)等的感知 , 也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 , 正如电视曾经深刻地影响家庭中的互动一样 。
在智能时代 , 算法也是一种媒介 。 算法作为人、内容、资源、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中介 , 在进行着关系的适配、调节与控制 。 今天备受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 就影响着消费者与内容的关系、生产者与内容的关系、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等 。 未来 , 各个领域的各类算法还会全方位影响人的生存、认知、决策等 。 传播学研究需要超出内容推荐算法这一狭窄视角 , 研究算法在社会的全面渗透及其影响 , 推动算法开发者、使用者及管理者善用算法 。
在智能技术支持下 , 未来“万物皆媒”将变成现实 。 而如果我们用新眼光来理解媒介含义 , 甚至会发现那些传统的“万物”其实或多或少具有媒介的属性 。 媒介不应当只被视为内容流动的媒介 , 而应该被视作泛在的中介 , 它承载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从自然性到社会性)和意义的流动 , 联结着各种关系 , 也营造了相应的体验 。 在传播活动中 , 意义、关系、体验与信息同样重要 。
对媒介和传播认识的拓展 , 会带来内容研究思维的拓展 。 在研究内容时 , 不应只关注其信息价值 , 还需要关注其承载的意义 , 特别是对个体的意义 。 在此基础上理解私人性内容与公共性内容的互动 , 理解媒介内容对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粘连”作用 。
而对用户的研究 , 则需要变成一种综合的“人学”研究 , 尤其要关注人的数字化、网络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等新的生存状态 , 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内容、人与媒介的互动甚至融合 。
约翰·彼得斯认为:“媒介是容器和环境 , 它容纳了一种可能性 , 这种可能性又锚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 ”以往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和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媒介可能性的想象 , 而今天是重新思考与探索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了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20&ZD3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自互联网普及以来|数字技术打开媒介无限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