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互联网医疗|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文章图片

互联网医疗|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文章图片

互联网医疗|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文章图片



本文系深潜atom第366篇原创作品
在疫情的推动下 ,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 根据《2021年(上)中国互联网大健康市场数据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互联网大健康市场规模高达3426.4亿元 , 同比增长70.61% 。 伴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 无可避免出现了众多乱象 , 误诊错诊、医生资质良莠不齐、虚假审方、先购药后补方等问题时有发生 , 这背后则离不开利益驱使 。
2021年9月 , 老牌互联网企业好大夫在线公开表示 , 有互联网平台通过医生在线开药 , 以咨询费的形式结算 , 并且不计算个人所得税 。 以药养医、过度用药等违规现象在线上开始出现 。
与其他互联网赋能行业的不同 , 医疗关乎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幸福 , 不能让更多“魏则西”因为行业的混乱而失去生命 。 因此 , 互联网平台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 , 让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安全、高质量发展阶段 。
2021年10月26日 , 国家卫健委披露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细则》) , 对互联网诊疗进行全方位监管 。 该《监管细则》七个章节41个条款 , 明确了以医疗为核心 , 互联网为辅助的定位 。 针对互联网诊疗相关的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等环节 , 以及AI开方、先买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




△《监管细则》
关于该政策 , 众多专家、意见领袖和媒体已经作出了深刻的解读 。 深潜atom比较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得替代医师接诊、医卫人员收入不得与药品、检查收入挂钩 。 这些规则的提出 , 似乎让以药为生的企业如坐针毡 。 在药品监管规范化后 , “卖药”为生的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01
医药电商受冲击 ,
叮当快药自食恶果

2020年互联网医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 一方面在于疫情推动线上行业的繁荣 , 另外一方面在于医药电商的繁荣 。 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港币的京东健康 , 几乎以一己之力挽回了大众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信心 , 但也让市场产生了一个“互联网医疗都是卖药的”的认知 。
从数据上看 , 卖药依然是巨头们的主要营收方式 。 比如阿里健康2021财年营收155.2亿元 , 其中 , 医药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7.8% 。 京东健康上半年总收入为136.4亿元 , 京东大药房收入占比达86.5% 。 《监管细则》针对卖药的规范化 , 似乎大大冲击了医药电商 。
在《监管细则》之前 , 2021年4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 , 提出了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 , 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 。




△医药电商
随着处方药的放开 , 出现了众多“秒开处方泛滥、审核形同虚设”行业乱象 。 2021年8月20日 , 人民时评刊文称 , 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 确保用药安全 。 再加上此前备受追捧的巨头们业绩并不如预期 , 互联网医疗似乎没能延续2020年的势头 。 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三巨头”市值较最高点跌幅均超过了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