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冲击港交所,解构圆心科技的潜力基因( 二 )


其次 , 是供给端赋能服务板块 , 圆心科技为了提高患者在院内的体验和解决其病程管理的需求 , 利用自身技术实力向医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 公司协助医院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对接 , 开发以移动应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形式运作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 , 使其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服务患者 。
第三 , 医疗健康价值链创新服务 , 形成圆心科技完成医疗大健康创新生态的重要环节 。 该业务包括病程管理及其带来的医药创新营销业务 , 以及通过公司建立的创新保险技术平台——圆心惠保为患者的医疗支付能力提供保障的保险业务 。 保险相关业务在内的细分业务的生产要素是数据 , 亦将发展为公司增值业务的重要部分 。
这三大业务板块依据公司长期积累的优势资源搭建了一个聚合平台 , 并在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 推动全病程管理业务延续并覆盖至整个健康管理周期 。
二、驶入成长快车道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 圆心科技经过多年的深耕 , 已经到了业务爆发的前夕 。
财务数据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 。 2020年疫情冲击实体医院就诊人数与线下药房的客流量 , 因此线下药房行业普遍冲到巨大冲击;尽管如此 , 2020年圆心科技仍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增长 。 2018-2020年 , 圆心科技实现收入分别为8.19亿、23.52亿、36.29亿 ,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0.50% 。
此外 ,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增长大幅放缓的2021年 , 圆心科技仍实现了逆势增长 , 仅2021年的前八个月就完成了2020年整年的营业额 , 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 公司发展态势已经初露锋芒 。 相应的 , 2018年-2020年 , 公司实现毛利分别为8325万元、2.50亿元、以及3.32亿元 ,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0.00% 。
互联网医疗平台呈现显著的“互联网模式”的特性——也就是规模效应极其明显 , 盈利弹性远高于收入弹性 。 随着圆心科技业绩潜力开始释放 , 亏损率亦在未来会明显下降 。
拆解公司的营收构成 , 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成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依然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 , 2020年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7.5% 。 2018年-2020年 , 该板块收入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09.09%;在最新报告期同比增长仍有83.60% , 可见核心业务仍保持快速成长速度 。
图: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书 , 格隆汇整理
另外 ,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收入从2018年的九百多万元 , 增长至2020年的8847万元 , 更是在2021年前八个月突破亿元收入大关 , 收入达1.43亿元 , 同比翻了两倍 , 增长速度甚至较之前进一步提升 。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盈利水平比公司整体水平高不少 , 支撑公司毛利率逐步提升 。 截至2021年8月31日 , 公司已经与约70家保险公司及七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 , 保单数量约为200万份 。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成长曲线已经快速成形 。
图: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书 , 格隆汇整理
回顾美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史 , 快速增长时期诞生了几个龙头 。 美国第一家远程医疗平台Teladoc(TDOC.US)自2015年上市而来至今翻了超过五倍 , 为投资者带来非常可观的超额收益 。 而我国当前互联网医疗仍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 当中必然会孕育出不少十倍独角兽 。 尤其是今年6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标志着处方外流逐步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 至2025年预计带来超过1300亿元的增量空间 。
圆心科技先发优势明显 , 已构建了完整医、药、险的大健康生态圈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圆心科技一直以“最接近处方的位置”为理念 , 加上药房具有双通道药房资质 , 直接受惠于处方外流政策 , 将成为最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