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和李书福为什么都想“上天”?( 二 )


何小鹏和李书福为什么都想“上天”?】布局智能交通大生态 , 这不是小鹏汽车突然才有的想法 。 如果梳理一下何小鹏过去的公开发言会发现 , 他一直在强调一种思路:小鹏不只做电动汽车 。
比如早在2017年 , 何小鹏在斯坦福的招聘演讲中称 , “只做电动车是没有未来的” 。 小鹏的规划是先从制造进入 , 在更远的未来则要“把时间、空间和数据的壁垒做起来” , 最终由制造厂商变成出行运营服务提供商 。
2019年 , 何小鹏又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 , “我觉得做智慧出行的有两种人 , 第一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 , 第二种是做全生态链 , 第一种像安卓 , 第二种像苹果 , 而做智能制造的一定是后者 。 ”
除了要做智慧出行生态 , 小鹏汽车还一直在对外标榜一个标签——“科技公司” 。
小鹏汽车赴美上市至今 , 大手笔投入研发、坚持软硬件自研、深耕自动驾驶 , 软件商业化能力等都是其对外强调的关键词 。
总的来说 , “科技公司”是小鹏汽车努力塑造的品牌形象 , 也是他们从气质上努力区别于蔚来和理想汽车的差异化所在 。
不只做汽车 , 在这一点上 , 李书福和何小鹏不谋而合 。
目前为止 , 李书福掌舵的吉利汽车已经两次出手飞行汽车 。 吉利在2017年获批收购的Terrafugia(已更名为“太力飞行汽车”)早前已经推出了两代飞行汽车产品 , 其中第二代Transition已经被美国航空主管部门允许商业化使用 。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今年初透露 , 2023年他们将推出第二款太力飞行汽车 。
何小鹏和李书福为什么都想“上天”?
文章图片
太力TF-2A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车 , 图片来源:太力飞行汽车
2019年 , 吉利投资的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已经在2011年完成首次载人飞行 , 2017年 , 他们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 , 实现双座无人空中出租车的成功试飞 。
据媒体报道 , Volocopter主要适合市内短距离运输 , 要打造的是城市空中出租车及立体智慧出行生态系统 , 服务城市中高净值人群 。 而太力飞行汽车主要用于在城际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 , 以长续航、高负载的中短途客运、货运为主 。
汽车行业正在从传统功能车大踏步向智能时代迈进 , 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 不确定性增加 , 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 。 这让吉利充满了危机感 。
最近几年 , 靠传统汽车制造起家的吉利正在努力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建设 , 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 。
所以 , 他们不仅要造智能汽车 , 还造飞行汽车 , 造卫星 , 造智能手机 , 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化的出行生态 。
无论是小鹏汽车的“智能交通大生态”还是吉利的“立体化智慧出行生态” , 都与“钢铁侠”马斯克为特斯拉勾勒的超级蓝图在逻辑上有相似之处 。
近日 , 随着美国百年租车巨头赫兹向特斯拉下定10万辆Model3的订单 , 特斯拉股价再创新高 , 总市值首次破万亿美元 , 超过大众、通用、福特、本田等11家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值总和 , 连马斯克都发推特惊呼——“疯狂的万亿时刻!”
何小鹏和李书福为什么都想“上天”?
文章图片
市场对于特斯拉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 有人认为 , 市值高企的特斯拉是巨大的泡沫;乐观者坚持认为 , 特斯拉市值破万亿美元是必然 。
乐观者的信仰支撑来自特斯拉的超级想象空间:它不只是硬件公司 , 也不只是“汽车界的苹果” , 而是“SolarCity(太阳能面板)+SpaceX(卫星通信)+特斯拉(智能汽车)”的超级组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