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关键是决策|80%的管理难题,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三 )


第二次触动源自一次讲座 。 我们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院长陈春花老师讲到一个观点:能力源于需求 。 没有需求 , 人的能力也许就不会朝某个方向成长 , 因此也是看不见的 , 就像没有市场经济 , 我们不可能看到企业家才华的接续上演 。
国发院校友、中信集团执行董事、中信信托当年的传奇领导人蒲坚在一次论坛上的分享也让我深受触动 。 他说中信信托发展过程最重要的一次蜕变就是“举手制” 。
当时他意识到人最强的能力在脑子里 , 不在简历上 , 根本看不见 , 甚至连本人也未必知道 。 毕竟北大、清华的学生并不像姚明一样个子高人一头 , 如果不是考试这个舞台 , 他们非凡的能力根本看不出来 , 也发展不出来 。
因此 , 他决定实行“举手制” , 为可能被埋没的业务人才创造一个舞台 。 谁举了手、方案通过即可组建团队 , 不再挂靠于原有的层次体系 。 结果很多人举手 。
这一制度极大地解决了能力信息不对称问题 , 中信依托的业务迎来飞跃式成长 。 5年间 , 受托管理资产余额从28亿增长到2000亿以上 , 年利润从2000万元增长到10亿级别 , 行业地位更是从十几名一跃成为第一 。 不少人也因此在35岁之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
因此 , 很多公司不是没有人才 , 而是没有制度和舞台 。 很多个人也不是没有能力 , 而是没有机会发现自己、证明自己 。
于是 , 古今中外 , 都把解决能力信息不对称的希望寄托于考试 。 尽管大家也都清楚 , 考证能力与实际业务能力并不能划等号 , 但证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能力信息的外显证明 , 是各种职场的敲门砖 。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80%的管理难题,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文章图片
04动机信息不对称
比能力信息藏得更深的 , 是动机信息 。 所谓动机信息不对称 , 就是团队一起做事 , 却互相不知道真实的动机 。
如果只是短暂的项目管理 , 可以只关注专业能力和绩效 , 但如果是长期共同发展 , 了解动机信息就格外重要 。 因为动机不仅关系到做事的目的性 , 还关系一个人的成长性 。
动机的背后是一个人的驱动力 。 一个只是通过上班来打发时间的人 , 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者必然有着本质不同 。
蒲坚也表示 , 他主事中信信托期间 , 和“举手制”一样重要的工作是面试 。 他可以跟业务团队一个月不开会 , 但每场面试都努力参加 , 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了解应试者的动机信息 。
如果双方动机不匹配 , 大可不必互相将就 , 对公司而言 , 浪费的不仅是财务和时间成本 , 还有发展的机遇与潜力 。
管理者都明白 , 很多人离职时告诉HR的都是假消息 , 明明是受不了主管 , 却谎称自己要出国;明明觉得工资低 , 却说想回老家发展 。 真实的离职动机信息对公司改善管理非常重要 。
可惜 , 大家离职时心里想的是“我都要离开你这个鬼地方了 , 凭什么再给你说实话 。 ”因此随便编一个理由 。
经验不够丰富的HR也往往听什么就填什么 , 既不深挖 , 也认为不值得汇报 , 于是很多问题一点点埋下来 。
当然 , 动机信息的重要性不只是入职和离职那么简单 , 有些人参与你的项目 , 只是回馈你曾经的帮助 , 有人想跟着项目学一点本事 , 有人想的是蹭一点业绩 , 也许还有人只是找机会搜集对你不利的情报 。
搞清不同人的动机 , 不仅有利于当下事情的安排 , 更有利于将来的团队调配 。 毕竟 , 做事的关键在于识人用人 。
05人格信息不对称
连续而稳定的动机就构成了人格 。 人格信息在管理中最重要 , 却藏得最深 。 正因如此 , 才会八卦盛行 ,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