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

为了让你在VR中身临其境体验社交 , Facebook等公司正在从多方面提升VR社交体验 , 比如开发大规模社交平台 , 或是研发逼真、写实的VR头像系统 。 目前 , 大多数VR头像系统只能手动设定特征 , 并不能100%代表使用者本人的形象 , 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FacebookRealityLabs曾研发基于容积摄影技术的逼真3D头像CodecAvatar 。
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
文章图片
前不久 , FacebookRealityLabs将CodecAvatar的研究延伸至全身 , 不只是可以渲染逼真的面部表情 , 也能还原你身体的3D模型 , 以及3D姿态变化 。 尽管如此 , 要想动态渲染用户的全身动作 , 这项技术还需要与准确的姿态捕捉方案结合 。
不过 , 现有的VR头显还不能追踪全身 , 仅追踪双手就已经难以识别遮挡 。 在加入额外的嘴唇追踪器和眼球追踪模组后 , 仅能识别全脸表情 。 而市面上常见的全身动捕设备 , 更常用于电影拍摄 , 对成本、追踪范围的要求比较高 。 相比之下 , 市面上的一些C端姿态定位器则包括ViveTracker、TundraTracker等等 , 其方案基于光学定位 , 原理类似于手柄 , 需要使用SteamVR基站 。 而外置的摄像头 , 则容易限制你在VR中活动的空间 , 受可追踪范围限制 。
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
文章图片
不管是基于摄像头 , 还是基于红外光的姿态识别方案 , 均存在一些局限 。 比如:基于RGB摄像头的全身姿态预测方案通常效果不够稳定 , 除了可追踪范围有限外 , 也难以识别被遮挡的动作 。 而红外基站则限制了可追踪的范围 , 使用者不可以走出基站固定的追踪区域 。
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
文章图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Facebook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合作 , 研发了一种基于无线电磁传感器的姿态识别方案EM-POSE , 其特点是不受视觉遮挡限制 , 没有固定的追踪区域 , 可预测6D姿态并实时重建3D人体姿态和模型 。 这里6D指的是6个自由度 , 包含了三个自由度的平移 , 以及另外三个自由度的空间旋转 , 它们合起来就被成为6D姿态 。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主要表示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平移和旋转变化 。
科研人员表示:AR/VR是一个有潜力的计算平台 , 应用场景将包括娱乐、社交、医疗、远程应用等等 。 而对于沉浸的AR/VR体验来讲 , 准确重建使用者的全身姿态是一个关键要素 。 近年来 , 基于低成本摄像头的姿态识别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 不过依然存在许多局限 。
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
文章图片
为全身Avatar而生,Facebook研发灵活的6D姿态电磁追踪方案】相比之下 , EM-POSE采用可生成电磁场的发射源 , 接着传感器根据电磁信号来识别发射源的位置和方向 。 科研人员将发射源放在使用者后腰 , 并在身体其他部分放置6到12个定制的无线电磁传感器 , 以实现全身姿态识别 。 这样就可以自由移动 , 不受基站所在位置限制 。
细节方面 , 电磁传感器的追踪范围为使用者周围0.3到1米之间 , 因此可以在全身布局12个传感器 , 手臂和腿部各2个 , 脖子2个 , 头部和背部各1个 。 而研究的关键是 , 科研人员通过电磁传感器识别到的数据 , 预测出对应的SMPL姿态模型和外形参数 。 SMPL是一种人体三维模型 , 其特点是包含骨骼蒙皮和纹理 , 基于定点 , 可准确表示人体自然姿态 。
为了验证方案效果 ,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安排了一组Azure深度传感器方案 , 来进行对比和优化 。 接着 , 还采用OptiTrack动捕设备来校正传感器的坐标 。 实验共记录37分钟的数据 , 参与者包括三名女性和两名男性 , 动作包括摆动手臂、开合跳、走路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