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量产飞行汽车,小鹏汽车为什么“不务正业”?|焦点分析 | 36氪( 二 )
“Space X”战略能成吗?
小鹏飞行汽车的业务主体是小鹏汇天,在小鹏汽车投资之前,成立已有7年时间,创始人赵德力是飞行器行业的“追梦人”。据36氪了解,何小鹏与赵德力经快播创始人王欣牵线认识,何小鹏很快就以数千万人民币,买下小鹏汇天约80%股份。
何小鹏首先为小鹏汇天带来了大钱,在最近宣布的融资中,小鹏汇天获得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几乎都是何小鹏的熟人。
机器马更是小鹏汽车孵化的直系项目,今年年中的组织架构调整下,原自动驾驶产品部总监肖志光转岗至深圳,操盘机器马项目。何小鹏表示,向机器马项目开放了自动驾驶代码,予以技术支持。
而对于小鹏汇天,小鹏汽车将提供工厂的制造和工程支持,同时共享渠道,为小鹏汇天提供销售网络。
作为工业桂冠上的明珠,汽车的制造和工程能力对其他行业的赋能显而易见。马斯克的Space X借助汽车工业经验,一个月可以生产60颗卫星,这在传统的航天行业,几乎难以想象。
这一思路在SpaceX制造火箭时也能看到,当马斯克得知用于火箭整流罩内冷却的空调系统需要花费300万到400万美元时,决定用6台商用空调机组取而代之。
何小鹏的观点类似,“一定要用汽车的工程和制造逻辑,而非消费品,来做智能机器人”,并自信放言,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要在2024年实现量产,价格控制在百万人民币之内。
有飞行器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这个时间表挑战不小,小鹏汇天在何小鹏接手之后,原先的团队已经重组,不少技术板块需要重新搭建和打磨,走完正向设计流程后,还需要通过适航等监管审批。
而对于商业场景,该行业人士持乐观态度,飞行汽车有三大特点:一是由电驱动,与发动机驱动相比,更环保、易管理并且噪音小;前期需要飞行员,后期可以自动驾驶;三是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应用场景更广泛。
仅从载人市场看,飞行汽车的应用空间不小,可以应用在城市空中通勤、景区,以及道路基建不发达的东南亚等地区。但在国内,低空飞行领域一直受到严格监管,需要小鹏们一起推动政策变化。
何小鹏的生态战略或许不难实现,但仍需要警惕的是,汽车主航道的竞争越发激烈,缺芯片、缺电池等战役层出不穷,其精力和资源应当如何分配?
何小鹏也向36氪直言,“最近在机器人领域花的时间比较多,飞行汽车团队有不少抱怨,但是绝大部分精力还是会在小鹏汽车体系里面。”
而且,相比于横向的生态布局,小鹏汽车或许更应该夯实的,仍然是汽车主体的关键底层技术。对此。何小鹏并未透露太多,只向36氪含蓄表示,明年会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发布。
新造车头部公司走到2021年这个当口,资源和人才的虹吸力已经不再是问题,决定下一轮格局的关键是企业战略,这又与企业基因密切关联。小鹏汽车的基因是科技,生态战略是一手不难理解的明牌,很直接,但会有效吗?
- 攻克|打破日本垄断!售价7亿元的设备被中企攻克,已开始量产
- 小米科技|小米首发?中国自研 5G 芯片正式量产
- 三星|三星:全新 QD Display 屏获 3 项认证,现已量产
- 量产|恒大首车,开上乐视、拜腾老路?
- 在去年3月份|中俄月球科研站取得新进展,太空机器人项目上马,预计2024年登月
- 元戎|速腾聚创与元戎启行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落地
- 腾讯|自动驾驶年度激辩:量产由三要素驱动,本质是数据的军备竞赛
- 消息称台积电将为英特尔生产3纳米芯片 最早7月量产
- iPhone|ZOL科技早餐:台积电3nm下半年量产,iPhone 14采用“感叹号”形打孔屏
- 墨芯人工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基于稀疏架构的首颗云端AI芯片即将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