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

2020年7月23日 , 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 , 于2021年2月份到达火星进入火星运行轨道 , 在环绕火星运行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 探测器先后开启若干有效载荷 , 对火星的表面进行认真深入地监测和分析 , 并选择合适的降落地点和降落时机 , 确定最终的探测器与着陆器分离的着陆窗口 , 开启了我国地外行星探测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着陆征程 。
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
文章图片
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天问一号发射瞬间
在天问一号火星车上 , 搭载着众多有效载荷 , 比如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磁场探测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 , 在火星表面工作期间 , 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火星表面的地球地貌特征 , 监测分析火星土壤组成、磁场及分布情况、火星表面的气象环境、表面冰层结构、探测到表面以下10-100米内部结构等 。 与此同时 , 为了提高火星车在工作期间的“自主探测与调节”能力 , 还为其配备了路径规划、障碍物识别等环境感知功能 。 “天问一号”探测器及其搭载的火星车 , 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环绕监测、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探测器 。
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
文章图片
天问一号火星车登陆火星表面模拟图
从已公开的资料来看 , 天问一号火星车的能源输入依靠的是4片太阳能电池板 , 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可供各种载荷使用的电能 。 而对比之前美国“好奇号”、以及我国在探月工程中嫦娥4号中所使用的能源获取方式 , 使用的都是同位素差电池 , 也就是利用放射性材料在核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 驱动具有温差电材料产生热电效应 , 从而实现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目的 。 与传统的利用太阳能板获取能量 , 这种核电池具有质能比高、耐受度强、寿命长等优点 , 那么为何我国此次在“天问一号”火星车上没有搭载这样的核电池呢?
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
文章图片
天问一号火星车4个太阳能板展开的情形
我们在判断一件事运用哪种方案 , 一般情况下取决于工作目标的选择、经济性和安全性这三大因素 , “天问一号”火星车之所以没有搭载核电池这种方案的确定 , 也离不开这三种因素的影响 , 下面逐一简要分析一下 。
从工作目标上看 , “天问一号”火星车与“好奇号”既有相同性 , 也有不同性 。 相同性体现在都是为了实地探测火量表面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以及土壤组成等研究目标 , 不同性体现在任务的工作量和机动性上 。 “好奇号”在设计时 , 其预定的工作时长达到了4年之久 , 而且需要不定期地变换工作所在地点 , 所以搭载的核电池重量非常重 , 这样才能够支撑其工作任务和随时移动较长距离所需 。 从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车来看 , 其预定的执行任务时间仅有3个月左右 , 需要行进的路程不是太长 , 再加上我国的火星车总重量与“好奇号”也相差较大 , 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火星车上的供电可以采用太阳能供电模式 。
为何“天问一号”火星车不像“好奇号”一样,搭载核电池呢?
文章图片
好奇号火星车机动性强
从工作的经济性来看 , 以放射性物质钚-238为“燃料”的同位素温差电池 , 由于其半衰期长达80多年 , 因此适合距离地球较远的深空探测 , 理论上钚-238的能量转换效率是比较高的 , 但是由于电池技术、材料的纯度、热电转换附加装置等方面的限制 , 实际上能量的转换效率较低 , 甚至很难达到10% , 如果要使用这种电池进行长期的深空探测 , 就必须在增加电池重要上下功夫 , 也就是要携带足够多的放射性物质-钚238 , 那么无疑会大大增加发射的成本 , 同时也加大了火星车的荷载 , 对于工作时间不太长的探测任务 , 比如我国即将登陆的火星车 , 则没有必要非得远用核电池 , 4块太阳能板就已经能够支撑6个主要载荷设备正常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