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喜马拉雅盈利模式待考:亏损逾20亿 活跃用户增速大幅下滑( 二 )


“值得注意的是 , 喜马拉雅在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中已经具备了绝对控制地位 。 对于喜马拉雅而言相关经营行为需要受到《反垄断法》管控 。 ”王国华补充道 。
毫无疑问 , 版权将会是场流血的斗争 , 而落败的那方将付出用户全体活跃度下降甚至用户流失的代价 。
不赚钱的行业老大:三年半亏损23亿 没有制定盈利时间表早先5月1日 , 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委员会提交IPO申请 , 股票代码为“XIMA” 。 8月23日 , 喜马拉雅在香港注册了喜马拉雅控股公司 。 之后 , 在纽交所9月9日的公告中 , 公司正式撤回了5月的IPO申请计划 , 并于四天后正式递表港交所 。
之所以弃美赴港 , 喜马拉雅的解释是 , “基于对当前市场整体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 ”
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 , 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62亿 , 平均用户时长达146分钟 , 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用户收听总时长的70.9% , 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 。 相比起来 , 荔枝(NASDAQ:LIZI)最新财报显示 , 荔枝移动端月活用户仅有6090万 。
从基础数据看 , 过去三年公司的喜马拉雅收入实现了倍增 。 2018年、2019年、2020年 , 喜马拉雅的收入分别为14.81亿元、26.98亿元、40.76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9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 , 喜马拉雅录得收入25.1亿元 , 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55.5% 。
不过 , 喜马拉雅的焦虑恰恰是所有领先者的困恼:天花板 。
在综合性平台的赛道上 , 目前已基本形成UGC音频平台荔枝FM、喜马拉雅FM、蜻蜓FM三家巨头争霸的稳定竞争格局 。
不过 , 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增速放缓 。 2018至2020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480万、8230万及1亿 , 同比增长从50%降至21.5% , 而今年上半年该数据同比仅增8.6% 。
如果说月活跃用户增速放缓是因为基数较大造成的技术性问题 , 那么不赚钱就是摆在喜马拉雅面前足以决定去留的生死难题 。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六个月公司年内/期内分别亏损31.42亿、19.25亿、28.82亿和68.66 , 累计亏损达148.15亿 。 经调整后 , 年内/期内分别亏损7.56亿元、7.48亿元、5.39亿元、3.24亿元 , 累计亏损23.67亿元 。
翻开喜马拉雅的成本账就能发现 , 公司主要成本为收入成本和营销费用 。 收入成本包括内容分成费用、版权授权、支付处理费用、互联网设备采购、带宽等 , 其于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31.2%、33.3%、31.7%及26.4% 。
营销费用则包括获客、促销及推广、薪金福利等 , 其于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2%、6.2%、6.3%及5.6% 。
招股书显示 , 从2018年至2020年的四个报告期 , 喜马拉雅的收入成本占比一直在50%以上 。 事实上 , 喜马拉雅内容成本从2018年的1亿元 , 增长到去年的2.6亿元 , 而今年上半年内容成本已经超过1.4亿 。
【美团|喜马拉雅盈利模式待考:亏损逾20亿 活跃用户增速大幅下滑】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也在两年前公开表示:“公司没有制定任何间表” 。 如今看来 , 如何变现仍将是喜马拉雅最急迫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 (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