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赛博朋克里总少不了日本元素?( 二 )
从YMO音乐与日本文化中吸取了不少灵感的威廉·吉布森 , 毫不吝啬在作品中表达对日本文化的熟稔与对日本科技的恐惧 。 1988年桌游《赛博朋克》出现 , 其中借用了大量威廉·吉布森的创意与意象 。 这个描绘美国政府崩溃 , 大公司崛起 , 日本公司荒坂全面渗透美国的桌游世界观 , 就是《赛博朋克2077》的原始IP 。
《赛博朋克2077》里 , 竹村说他的家乡在日本千叶 , 就是在致敬《神经漫游者》的第一章 , “伤心千叶城” 。
千叶市是东京都的出海口 , 是日本在80年代处国际贸易最发达、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地方 。 可能是由于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中 , 就被文学家幻想成了日式暗夜都市、科技丛林的代表 , 莫名其妙成了后来赛博朋克爱好者的“圣地” 。
这么一说我还有点好奇 , 未来深圳会在欧美作者的脑海中被想象成什么样子?
第二层植入:日系赛博的黄金时代
一些日本艺术家、作品走红欧美 , 可能仅仅是日本文化植入赛博朋克的开端 。 后来想要在这个领域不断强化存在感 , 还是需要持续的文化产出才行 。
提到赛博朋克这么丧的文化符号 , 日本动漫画家们可就不困了 。
而80年代的日本社会 , 尤其是日本科技产业 , 也给这些“人性本丧”的画家们提供了无数营养 。
1981年10月 , 日本宣告启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 , 总投资1000亿日元 , 并称其将会成为人类计算机历史上的伟大变革 。 这件事在当时被美国媒体称为“科技界的珍珠港” , 在日本国内自然也激起了万种波浪 。 加上日本在机器人、仿生科技、半导体等一系列产业的成功 , 一个人类被高科技支配、恐怖迷离的社会似乎近在眼前 。
AI要来了 , 机器人要来了 , 大公司的意志将监控一切 , 种种幻想充斥着当时的日本文化界 。 继而与日本文化中的诧寂与灭世倾向结合 , 诞生了一系列非常硬核的日式赛博朋克 。
1973年 , 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拉开了科技灭世与核战阴影的创作大幕 。 1988年 , 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动画电影《阿基拉》上映 , 核爆之后的都市、科技主宰人性的主题 , 反映了大友克洋的哲学思辨与对科技爆发的深刻忧虑 。
文章图片
1989年 , 《攻壳机动队》开始连载 , 之后在1995年被怪才导演押井守搬上了大荧幕 。 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 讨论了电子脑、机械义体、AI与灵魂等种种主题 , 可以说把能够赛博朋克的东西一个都没放过 。 搭配空灵诡秘的日式音乐、文本与画面表达 , 实现了日系赛博的黄金时代 , 也成为了提到赛博朋克就无法绕过的里程碑 。
文章图片
这些伴随着日本动漫高速发展 , 将废土恐惧、电子恐惧、集权恐慌全面渗透到动漫作品中的奇特表达 , 在那个特殊时期大获成功 , 继而成为接下来赛博朋克走向游戏与电影的原典 。
然而在日本本土 , 1988年发生了宫崎勤事件 。 四名女童被诱拐后杀害 , 而在犯罪者家中搜出了大量异化、恐怖的漫画 。 这让日本动漫遭遇了巨大打击 , 本就宣扬异化、恐怖的赛博朋克作品首当其冲 。 核心向的赛博动漫从此一蹶不振 。
直到1995年 , 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横空出世 , 直接将作品内核指向了神学和末日审判:既发展了赛博朋克 , 也走出了赛博朋克
第三层植入:东方阴影
回顾二战后的亚文化圈层 , 会发现国家之间的对垒与全球化的推进 , 这两件天然存在矛盾的事一次次成了文化温床 。
- 任正非|任正非与孟晚舟的姓氏为什么不一样?
- |为什么以前在飞机上不能开手机,而现在可以了?
- 家电业|为什么家电业要拒绝躺平敢于折腾?
- |日本手机为什么沦落了?
- 换手机为什么建议避开128GB的,原因主要有3点,懂的都懂
- tiktok|“微商终结者”——朋友圈内容折叠显示功能即将上线
-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 锐龙|为什么AMD只推出一款锐龙7 5800X3D?因为资源都优先给Milan-X了
- 苹果7|明明我的苹果7P还能再战两年,为什么要我淘汰
- Linux|为什么国企要把电脑全部换成Linux环境?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