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会缠住的互联网大厂人( 二 )


有少量会议室是某些部门专用的 , 不进入预订系统 。 方法用罄也没能在系统里抢到会议室的时候 , 陈静和同事们会跟那些部门打招呼 , 借用它们空置的会议室 。 这时就得加快会议进度 , 因为随时有可能被“正主”或另一拨借用的人打断 。 有同事问开多久 , 主持人半开玩笑地说 , 这取决于什么时候被赶走 。
开会不是新鲜事物 , 但会议变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是在分工越来越精细、职务层级越来越多、人们需要大量协作沟通后 。 在大厂 , 由于业务种类多、复杂度高 , 分工的精细化尤为显著 , 员工层级也格外复杂 。 同层级间的协作会、跨层级的汇报会……员工成为长链条上的一环 , 只有随时把自己嵌入链条 , 才能保证它的正常运转 。 加上在不断攀升的kpi的要求下 , 大厂的机构规模日益膨胀 , 员工越来越多 , 各类让大厂人彼此连结的会议应运而生 。
杨涛原来在某知名大厂工作 , 会议多到占用了大部分上班时间 , 自己的活只能在下班后和休息日干 。 长期的过度疲劳侵蚀着健康 , 直到有一天 , 杨涛在开会时看着同事在自己面前倒下去 。 耳闻目睹几次这样的事件后 , 他决定 , “不能要钱不要命 。 ”尽管公司的股价当时正在节节攀升 , 杨涛还是离开了 。
但跳槽到另一家大厂的杨涛依然逃不掉开会 。 升为中层后 , 他不用再操心抢会议室 , 会却也更多了 。 上周一 , 他开了4个会 , 周二7个 , 周三5个 , 其中有半数是线上会议 。 技术的进步 , 让开会不再囿于会议室内 。 有几个线上会议 , 杨涛是在出租车上参加的 。 他感慨:“在大厂 , 开会就像空气 , 不可避免 。 ”
被开会缠住的互联网大厂人
文章图片
逐渐适应会议的大厂人
温言逐渐习惯开会 , 是在一次小小的工作摩擦后 。
事件是这样的:别的部门的一个员工在微信上找温言谈工作 , 温言没有太在意 , 回复时措辞不够严谨 。 对方很快就拿聊天记录作为凭证 , 找温言的领导理论 。
遭遇这次微型职场“宫斗”后 , 温言感到 , 开会是有必要的 , 交流风险也更小 。 面对面开会时 , 彼此不会过分挑剔措辞 , 发言可以更直接、大胆 。
部门周会曾经也令温言头疼 。 她所在的部门有二三十人 , 周会要求逐一总结自己一周的工作 , 有的同事爱表现 , 发言时事无巨细 , 会开下来得半天 。 温言觉得 , 太浪费时间了 。 轮到她的时候 , 她总是只拣干货简要说完 。
不过很快 , 温言也开始提前一天整理自己的工作内容 , 为周会做精心细致的准备 。 原因是相熟的同事委婉提醒她 , 说平时大家各自忙碌 , 在周会上好好发言 , 能让领导和同事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成效 。 果然 , 这么做了以后 , 温言负责的项目在周会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
被开会折磨了一个多月后 , 吴均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一个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 。 第一天使用她就发现 , 这款办公本能够帮助她大幅提升开会效率 。 它拥有录音实时转文字的功能 , 开会时 , 吴均按下办公本的录音键 , 与会者的发言就转化成文字 , 即时显示在屏幕上方 。 偶尔出现转化错误 , 可以马上手动更正 。 屏幕是手写屏 , 下方有10行工整的横格 , 吴均可以用配套的电磁笔 , 手写记下要点 。 10英寸的大小足够令眼睛舒适 , 携带也方便 。 黑色外观稳重大方 , 契合她的年龄和职位;录音、书写时都静默无声 , 予人良好的观感 。 结束录音后 , 文字可以以word或pdf的格式导出 , 无线传输到电脑上 , 方便整理、编辑 。 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在办公本上回放录音 , 只要点击文字 , 办公本就会定位播放相应的那段录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