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苹果下场前,这些公司会不会白忙活?( 二 )


在这样的理念下 , Nreal开发出了业内首款“墨镜式”的AR眼镜Nreal Light , 从外形来看 , 这款产品与普通墨镜无异 , 搭配的双目SLAM摄像头和RGB摄像头 , 能够满足多种场景下的应用 。
2019年CES展会上的Nreal Light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 , 收获了业内极高的关注度 , 与此前同类型产品相比 , Nreal Light不可谓不精致 。 随后 , Nreal又推出了更加轻薄、强调观影体验的Nreal Air , 进一步释放了消费级AR市场的需求 。
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的全球消费级AR市场 , Nreal独占75%的市场份额 。
就在Nreal海外攻城略地的同一时期 , 中国市场也在蓄势待发 。 毕马威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VR/AR行业投资增速高达544% , 成为IT及信息化领域中增速最快的二级赛道 。
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地方政府接连出台培育元宇宙行业的行动方案 , 为这个行业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 在历经数年的实验探索后 , 早期的离轴光学和小棱镜方案逐步退场 , 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当下主推的BirdBath方案和光波导方案 。
前者视场角适中、光效高、而且成本较低 , 目前消费级AR产品普遍选择这一方案 。 但由于目前AR眼镜的光学叠加成像只能渲染亮色 , 不能呈现黑色 , 因此采用该方案的产品普遍以墨镜的形式来过滤掉自然光 , 增加亮暗色对比度 , 这也限制了这类产品的使用场景 。
相比之下 , 光波导方案可以做成全透明的形态 , 而且能让镜片更薄 , 帮助实现AR眼镜的轻量化 , 但由于其光学效率仅为0.1%-3% , 因此厂商必须选用单色Micro—LED这种高亮度显示屏 , 才能保证正常的观感 。
光波导方案技术原理 , 图片来源:Upload AR
不过 , 与内容生态缺失相比 , 上述技术方案的短板都不能算作问题 。 就像Google Glass , 它最核心的功能是实时翻译 , 在社交场景中 , 佩戴者可以直接在镜片上实时看到不同语言的翻译文本 , 虽然这个功能听起来有些鸡肋 , 但这已然是行业中最具实用性的应用 。
一位VR从业人士曾向虎嗅表示 , 目前VR行业的现状就是 , “硬件厂商等软件端做出内容 , 软件端等硬件厂商扩大市场 , 两边都不愿意承担迈出第一步的风险” 。 而这个问题在AR行业内表现得要更加明显 。
截至2022年7月 , Oculus Rift平台应用数量已达到1379款;Oculus Quest平台应用数量为380款;而立志“打造基于自研系统的全球最大AR应用生态”的Rokid , 目前平台应用数量“超过70款” 。
尽管内容缺乏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 , 但这没能阻挡国内AR厂商的脚步 。 从各家的背景来看 , 似乎都具备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实力 。
最早入局的影目科技和亮亮视野 , 过去长期服务于B端客户 , 今年也不约而同地向C端扩张 , 虽然此前不具备相关产品的开发经验 , 但得益于长期横跨不同行业的场景探索能力 , 其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
还有同样主打观影体验与轻薄的Rokid , 其产品在海外的影响力虽然不及Nreal , 但在国内市场已经证明了自己 , 多次在线上电商平台上斩获销冠 。
这些创业公司今年频频得到资本青睐 , 虽然行业风口让他们无需为资金问题而劳心 , 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国内的消费电子巨头们 , 如TCL孵化的雷鸟创新 , 还有OPPO和小米等手机厂商 。
这些公司在技术储备要略逊于上述公司 , 但他们拥有稳定的研发资源和用户群体 , 这是创业公司完全不具备的优势 。
比如8月3日开启众筹的小米“眼镜相机” , 严格意义上它并不能算是一款AR眼镜 , 只是融合了AR的部分技术 , 但在众筹开启5分钟后 , 这款新品的众筹金额就突破了100万 , 截至8月16日 , 众筹金额已经突破1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