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网约车中场战事:曹操出行融资数十亿,谁在觊觎龙头位置?( 二 )


首先,行业逐渐规范化,给平台留下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网约车的模式主要就是依靠抽佣,但网约车的价格有着极其明显的天花板。早期平台抽佣规则并不清晰,平台可操作的空间留有很多余地。
随着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监管不断收紧,平台方的议价权愈发孱弱。当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网约车平台的生存压力将不断增长。
其次,商业模式不完善,生态版图割裂而难以形成规模化。
网约车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善,其商业版图往往是割裂的,其商业形态更像是将传统的出租车模式线上化,只是通过APP打车的形式取代了路边打车;同时司机们不再只能租用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辆,而是能使用自己的车。
但每个地域的网约车平台并没能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每个城市仍然需要单独进行管理。就如同每个省市的出租车都是由当地不同的出租车公司进行管理,这种割裂的模式导致网约车平台们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
最后,业态可替代性强,用户使用粘性低且缺乏可持续性。
上文也说道,网约车模式本身与出租车模式没有太大区别,两者之间呈现互补的关系。对用户来讲,自然是哪个平台打车的速度越快、价格越低就选择谁。
但总的运力并非能够无限增长,网约车平台们只能靠烧钱来争抢司机资源,而忽视了对用户乘车体验的改善,而走向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
这些平台们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滴滴踏足社区团购、曹操出行推出租车业务……这些都是平台们寻求突破自身业态局限性的举措,但是否会有成效,目前来看还尚未可知。
大平台尚且如此,小平台自然更加艰难。网约车行业里,谁能跨过这几个坑,谁就能够上岸。
服务质量长期难以升级,曹操出行如何避走“华容道”?
如何保证自身的运力不流失,同时提升服务质量,这不仅仅是曹操出行的问题,也是所有网约车平台们都将遭遇的问题。
【 中场|网约车中场战事:曹操出行融资数十亿,谁在觊觎龙头位置?】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是否还有解决办法?
1、加速司机准入规范建立,从源头上提升平台服务质量。
规范提升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短期内对平台而言,将会导致运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忽视对司机资质的审查,长期来看除了将无法使得平台服务水平提升,同时更可能遭遇监管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为司机们提高一定幅度的补贴,将拥有资质与没有资质的司机们进行分级,逐步吸引司机们认可这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但这种逻辑,显然对平台的资金流有着极高的需求。背靠资方的平台们,似乎更能实现这种生态闭环。曹操出行的此轮融资,虽没有公开将用在何处,作为已经深耕网约车行业多年的平台,或许正是为了改善司机对平台的粘性。
2、背靠传统车企,多方式结合减轻资金压力与合规管理。
可以发现,曹操与T3这些后起之秀,背后都有着实体车企作为支撑。车企涉足网约车市场,能够将自己的车辆直接投入建立网约车车队当中,司机无需自己拥有车辆。这种模式将能够迅速地扩充平台的运力,同时在车辆合规上,更易进行把控。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网约车市场的争夺当中,在无法从抽佣上挖掘更大的利润空间时,通过向司机出租车辆来挖掘新的利润点,也是网约车平台们所正在做的。
背靠吉利,曹操出行有着部分的运营车辆来自吉利的直接投放,这种方式让平台更易对车辆合规进行管理。相比主要依靠加盟车辆进行运作的平台,这些由背后车企直接供车的平台显然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