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派费上涨一毛钱,能不能治快递行业的"病"?( 三 )


由于快递网点会发送取件码,导致很多快递员不打电话通知消费者,直接将快递送到网点,这也会导致消费者与快递员之间产生矛盾。令彭晓桐更意外的是,之前她约了申通寄件,早上下单,晚上快递员才联系她,并且要求她将要寄的物品自己放到网点。
快递网点的存在方便了快递员,却导致了消费者体验的直线下滑。
另外,快递柜的涨价更激化了其中矛盾。去年5月,丰巢宣布将对存放时间超过12小时的快递进行收费,超时后,每12小时收取0.5元,3元封顶。此后引发舆论争议,部分城市小区居民开始联合抵制“超时收费”。
在消费者看来,要求送货上门并不过分。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
送货上门的印象,也不仅来自明文规定,不少快递公司也曾在过去的宣传中将送货上门作为重点。
但对于快递员而言,苦衷与难处也显而易见。张帆提到,将快递送到快递网点或者快递柜,肯定是想节省时间送更多件,“每天就只有那么多时间,送货上门耽误的时间都可以多送几十件。”
在送货体验下滑之时,更让消费者担心的是,涨价会让快递公司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届时消费者需要为一份不满意的服务,支付更多的价格。
当快递行业陷入激烈竞争,各家都开始以价换量追求市场份额,这也降低了快递员、末端加盟网点的收入,影响了消费者的收件、寄件体验,整个行业健康与有序的发展已经被打破。
无底线价格战,快递巨头伤及自身 为了在资本市场讲出好故事,快递巨头们在过去数年争相降价、抢占市场,最终不断走低的价格和利润,也反噬到它们自身。
2016年,快递巨头纷纷走向上市,形成了“四通一达”以及顺丰为首的格局,但直到如今,这一市场仍旧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巨头们不敢松懈。
行业内多次爆发价格战。其中引人瞩目的事件包括:2019年3月,中通率先把义乌快递单价从4.2元降到1.2元,之后其他快递公司纷纷跟进;2020年,极兔的入局,低价的打法,也加剧了行业竞争。2021年4月9日,义乌邮政管理局曾对极兔发布警示函,告诫其“不得用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
价格战伤害的不仅仅是外卖员与网点,根据各上市快递公司财报,2020年“通达系”单票毛利已普降至不到0.5元。
比申通为例,2017年-2020年,申通快递单票收入(每一单快递的价格)分别为3.25元、3.33元、3.14元,单票成本分别为2.65元、2.79元、2.8元,单票毛利呈现走低态势。2020年,申通单票毛利骤降至0.106元,到了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又降至0.04元。
各家的利润也有了明显的下滑。在2021年上半年,申通净利润同比下降306.99%;圆通与中通的净利润在二季度分别同比下滑33.5%和12.5%;百世则处于亏损中,在二季度净亏损4.6亿元。
价格战打响,没有快递公司敢不应战。就连一直面向高端市场、不参与低价竞争的顺丰,也免不了加入战局。
2018年9月,顺丰的单票收入为24.55元。今年上半年,顺丰单票收入已调至15.96元。与此同时,在其2021年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亏损高达5.08亿。未能扭转颓势的财报,让顺丰受到诸多质疑。
快递巨头们降价,却没能增效,这可能导致它们在未来陷入持续亏损的状态。与此同时,对快递员、网点的“剥削”,消费者积攒的不满,也可能让它们逐渐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毫无底线的降低成本,不可能成为常态,此前各家便已开始控制单票收入的下滑。海通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1月-5月,行业单票收入依然在走低,但下滑幅度却在逐渐收窄。这也被认为是价格战退潮信号初现。